摘要: 虽然各种玩意他都涉略一二,但郑敬国最具收藏规模的其实是历代钱币系列,以晚清到民国的中国老银元为主,包括一些其他材质的辅币,以及一些在中国流通过的外国殖民地银元。
原标题:郑敬国:收藏让生活更精彩
郑敬国说,他有一种火车情结,“小时候住在铁道口附近,经常看到火车。上中学时,看过一部很有名的外国片子叫《英俊少年》,其中就有男主角在玩火车模型。”
虽然各种玩意他都涉略一二,但郑敬国最具收藏规模的其实是历代钱币系列,以晚清到民国的中国老银元为主,包括一些其他材质的辅币,以及一些在中国流通过的外国殖民地银元。
郑敬国对于银元的喜爱并非没有来由。小时候在祖母手里见过几枚银元,有宣统三年的大清银币,墨西哥的“鹰洋”、“袁大头”、“孙小头”等。“都是祖母年轻时使用过的,从此在郑敬国心中留下印象,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有趣的东西存在。”
开始系统性地银元收藏,是在郑敬国念大学期间。郑敬国是收藏圈中为数不多的年轻人,混迹在一群长者之间。在郑敬国真正开始出手买很昂贵的银元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的每个周末,郑敬国都会去古玩市场看别人如何交易。郑敬国已经在柜台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银元的品种、品相、版别、鉴定等。郑敬国偏爱的一本书是《银元时代的生活史》,里边有“银元时代”的各种有趣记载:比如在二十年代的上海,老刀牌香烟一包3个铜板,剃头8个铜板,绍兴酒1斤1角银元,拿了1块银元的稿酬,请六七个同学去吃茶,茶资8个铜板,生煎馒头、蟹壳黄等各种小吃也才花去20多个铜板,去鼎鼎大名的“王开”照一次相2个银元。
谈及每一块银元背后的故事,郑敬国都能娓娓道来。据郑敬国介绍,明代以后中国一直是用银两和铜钱并行支付的。大额支付用银两,小额支付用铜钱。但是中国的银两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每个省银锭的形状和成色都不一样,比如江苏省的银锭是圆形的,山东省的银锭是马蹄形的,江苏省的银锭要拿到北方去使用,就要被融化重新铸造成北方的成色和形制才能使用。清朝末期这种混乱的货币制度已不符合近代化的交易要求,而此时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成色和重量精准,只需以枚计算即可,非常方便,中国沿海的百姓非常乐用,开始大量囤积和使用外国银元。郑敬国在生活当中喜欢收藏这些古币,无论有没有价值都是郑敬国的最爱。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