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热点 > 正文

收藏:“玩”的是文化 不要盲目投机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12-26 来源:张家口晚报 

摘要: 进入收藏市场,收藏爱好者要抱着一种对收藏的正确认知态度,而不仅仅是跟风和盲目投机。收藏是因赏而藏,如果仅仅把其当作投资筹码,其中的风险必然是巨大的。收藏爱好者更应提高自身的收藏品味和鉴赏能力。


  原标题:收藏,要热情更要理性

  近年来,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多的市民对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诸如书画、玉石、钱币、瓷器等等。12月16日,记者对我市收藏市场进行了调查采访,发现收藏爱好者对收藏的认识和理解越来越理性,从单纯的“捡漏”、把玩,向研究藏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方向发展。

  初试收藏就遇赝品

  市民王先生喜欢书画类藏品。一次,王先生在我市某古玩市场地摊上,看到一位老人卖书画,他蹲下来仔细端详。老人告诉他这些书画作品是祖上传下来的,如今家里人得了重病,不得不拿出书画变卖。王先生相信了老人的话,买了两幅据说是清代的人物画。

  买回家后王先生越看越不对劲儿,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就拿到北京请专家鉴定。鉴定结果让王先生傻眼了,这两幅画不仅是赝品,而且是上世纪90年代的仿古印刷品。王先生马上去找古玩市场的老人去理论,发现卖画的老人早已不知所踪。这次上当让王先生感触颇深,他说,现在古玩市场上的赝品防不胜防,收藏爱好者大多缺乏专业知识,所以上当受骗的事情时有发生。

  收藏“玩”的是文化

  12月16日,记者在察哈尔文化城见到经营古玩的范钢岭老人。据老范说,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热衷收藏。“那时,我们几个老伙计,在桥西邮电大楼附近,收邮票,玩钱币,非常热闹,这一晃有三十多年了。”老范介绍,上世纪80年代收藏市场刚刚起步,大部分收藏爱好者对藏品一知半解,更谈不上欣赏和研究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

  1995年一位崇礼县的朋友找到老范说,他们村里的一个村民有4尊清代石佛,问老范是否感兴趣。这4尊石佛非常古朴,雕工颇为考究,老范凭借自己的收藏经验,断定这是清代石佛,便出高价买了回来。几个星期之后,老范拿到北京请专家鉴定,结果这4尊石佛全是臆造品。

  老范自从这次教训后,发现自己对于收藏知识过于欠缺,开始注重藏品的历史文化。现在老范称得上是行家了。老范拿出一件清中期的锡茶壶说,从镂空的壶嘴造型,就能看出当时的工艺水平已经非常高超。

  浓郁的草原文化石雕

  记者采访了专门收藏草原石雕的贾三虎。贾三虎今年47岁,祖籍是我市康保县,从小热爱草原文化,从1993年开始收藏草原石雕。贾三虎介绍,在历史上张家口处于蒙、汉交界地带,不仅有辉煌的农耕文明,也有非常灿烂的草原文化,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草原文化不够重视,也缺乏保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很少有文字记录,大部分是通过石雕、石刻记载历史,传承文化,一块石头、一块石碑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贾三虎走到一块圆雕狮衔绶带方基镇石前,介绍说,它与中原石狮子的形象有很大区别,是一种瑞兽,它口中叼着绶带,表现非常直接,寓意吉祥长寿,整体雕工粗狂而又威武。贾三虎收藏的石雕、石刻大都经过风雨的侵蚀,不少都成为了残品。贾先生说,他今后依然会收藏草原石雕,将草原文化保护起来传承下去。

  理性收藏注重文化

  现在不少市民热衷于收藏,期待着自己的藏品能够升值,投资甚至“捡漏”心理过重。虽然藏品有投资的属性,但是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才是藏品的真正精髓。

  进入收藏市场,收藏爱好者要抱着一种对收藏的正确认知态度,而不仅仅是跟风和盲目投机。收藏是因赏而藏,如果仅仅把其当作投资筹码,其中的风险必然是巨大的。收藏爱好者更应提高自身的收藏品味和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收藏观,在欣赏藏品的过程中发掘文化内涵,恰恰是收藏的最大意义。


(责编:陈珍珍)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