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拍卖,在举槌之轻、落槌之重间,撩拨了多少人的心弦,,一个亿、两个亿的拍品看似离你我很远,恐怕也离你我很近。本报将从诚信建设、社会责任到国际舞台,呈现当下文物艺术品拍卖中的“轻与重”。
原标题:拍卖之轻与重
第二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排行榜(青花奖)颁奖典礼现场
拍卖,在举槌之轻、落槌之重间,撩拨了多少人的心弦,贲张了多少人的血脉,一个亿、两个亿的拍品看似离你我很远,恐怕也离你我很近。《美术报》将分两期,从诚信建设、社会责任到国际舞台,呈现当下文物艺术品拍卖中的“轻与重”。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拍卖行为,见诸文字记载的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一书,现代意义上的拍卖业则正式形成于17、18世纪的近代欧洲。1993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上海朵云轩敲响了中国大陆艺术品拍卖第一槌,开启了中国艺术品现代拍卖的历史进程。拍卖的行为伴随了人类数千年的历史,而中国艺术品的现代拍卖仍在探索中砥砺前行。
上海浦东陆家嘴,黄浦江在这里蜿蜒而行,这里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之一,这里是中国经济腾飞的见证地。8月18日-19日,“上海对话”论坛在这里召开,分别就“艺术品行业发展”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展开多场专题演讲和讨论,并于19日晚举行“第二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排行榜(青花奖)颁奖典礼”。论坛期间,发布了《TEFAF2017艺术品市场报告》《2016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2016中国文物艺术品全球拍卖统计年报》《2017年春中国艺术品拍卖调查报告》《上海自贸区文化艺术蓝皮书》5大艺术品行业权威报告,基本勾勒了近年艺术品行业尤其是拍卖业的整体态势。从全球范围来看,2016年全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总额为466.10亿元(含买方佣金),同比下调5%,总成交额连续第3年下滑。但是,中国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经过5年的调整后日趋成熟,逐渐显现出稳步发展的趋势。2016年总成交额293.66亿元(不含佣金),同比增长14.44%。诚然,受制于国际经济环境等因素,艺术品拍卖市场要重返5年前的辉煌,仍然任重道远。而在这一段时间的冷静期中,可以回望,可以反思,更可以面向未来。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马峰指出,“规范与诚信是我国艺术品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诚信缺失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在不久前,8月2日,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关于联合开展文物流通市场专项整顿行动的通知》,于今年7月至10月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整顿行动,旨在严厉打击非法经营文物行为,有效震慑非法经营者,完善文物市场联合监管工作机制,有效维护文物市场秩序。解决诚信缺失的问题,除了“立规矩、明底线”以外,权威的鉴定技术和认证机构也显得至关重要,瑞士SGS艺术服务全球总经理华君焱就带来了欧洲可借鉴的技术和方法。当然最核心的,仍然取决于经营者自身,正如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裁胡妍妍说的“相信诚信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定海神针”。
赝品、假拍等现象,也成为大众对拍卖行业不信任的芥蒂。“在网络上一提艺术品拍卖,基本上100条里面有90条是骂这个行业的,认为这个行业存在各种各样的黑幕、欺诈”,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看似玩笑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拍卖人”内心的无奈。其实,拍卖可以负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比如艺术普及、文物回流、支持学术、公益活动、保护濒危动植物等。大众的信任和拍卖人的“自豪感”都只能在切实的行动中树立,中国拍卖的脚步也只有在切实的行动中走远。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已经历了5个年头,人才的培养、品牌的树立、艺术体系的完善、自贸区的建立、相关政策的优惠……在更大的舞台上,多元化市场的危机和挑战并存。
一、关于诚信
“诚信缺失已成为制约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马峰
规范与诚信是我国艺术品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是现代社会的重要道德准则和基本特征,也是市场经济活动赖以存在和持续的重要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投资和消费结构的转变,艺术品市场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特别近年来国家深入地推动“放管服”的改革,文化产业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我国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品拍卖领域,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包括艺术品拍卖在内的艺术品市场整个行业当中规范的不健全、不落实,诚信缺失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作为艺术品行业的主管部门,文化部一直高度重视艺术品市场的规范与诚信建设。2016年初文化部颁布了修订后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要求艺术品经营单位不能隐瞒艺术品的来源误导消费者,应当对艺术品进行净值调查,提供能够证明或者追溯艺术品来源的证明文件。这个办法还特别针对鉴定和评估,对相关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规范和程序等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要求。之所以要出台这个办法,就是要通过立规矩、明底线,强化主体责任,进一步促进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公开、透明交易,来保障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同样在2016年,文化部印发了《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在全国试行“文化产品黑名单”管理,9个省区市试行“文化市场经营主体黑名单”管理。经营主体包括艺术品的经营单位,也包括我们艺术品拍卖企业。这个制度在今年面向全国推开,同时在今年还要继续推动“文化市场警示名单制度”建设。对于在艺术品经营活动当中违法违规或者失信的企业应当依法列入文化市场的“黑名单”或者“警示名单”予以联合惩戒,加强信用约束,提高失信企业的失信成本。同时我们对诚实守信、规范经营的企业也将通过文化市场“红名单”的形式给予守信激励。今年上半年文化部指导各地的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的综合执法机构,进行了一次集中的查处,有8家单位因为违反了《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受到行政处罚。有的是伪造艺术品,有的则是因为没有履行好净值调查或者民事担保的责任,这些单位的共同问题就在于没有很好履行相应的规范,诚信缺失。下一步文化部还将继续强化艺术品市场监管,加强行政指导,引导和促进企业更好地诚信守法规范经营。
“诚信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定海神针”
中拍协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裁胡妍
诚信是最古老也是最通用的商业法则,是许多成功的传奇企业的成功秘诀。大家都记得有一句话叫做“诚者自诚”,这不仅是为人之道,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恪守诚信的企业方能得到持久的成功。艺术品拍卖业是一个靠信誉生存的行业,以诚待人尤为重要,嘉德人都十分地确信只有诚信才能成功。大家可能记得2010年嘉德曾经拍卖过一幅王羲之高古的摹本《平安贴》,当时是以3.08亿人民币成交的,刷新了当年中国书法的世界纪录。但这件作品来之不易,当年的委托人经过了大约3至4年的暗地考察,也走访了多家拍卖行,甚至用一些价值很小的不起眼的拍品投石问路,和我们进行合作。最后他发现嘉德无论是对价值大与小、普通还是精彩的作品都给予了非常尽心尽力公平地对待,这样才打动了委托人,他们全家最后商议把《平安贴》交给嘉德。所以24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诚信没有错,诚实守信可以得到更多客户的支持,可以联合更多企业的协同合作,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回报。在国际化进程中应对更加多变复杂的跨国跨文化的商业交往,相信诚信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定海神针。
“艺术品市场是最后一个庞大且不受监管的市场”
SGS艺术服务全球总经理华君焱
SGS(瑞士通用公证行)来自瑞士,是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开发了专门用于艺术品市场的创新检验和鉴定解决方案。可以说目前艺术品市场正处于十字路口,一方面过去10年艺术品市场真正地实现了全球化,并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艺术品市场也受到指责,被认为是“最后一个非常庞大且不受监管的市场”,媒体也经常指责,包括艺术品的真实性、洗钱、非法交易等。但是我们可以用更加积极的方式应对挑战,获得更长足的发展。积极地消除买家们对实物检验、作品保存状况、真实性以及卖家信誉的担忧,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是适用的。
问题就是具体要怎么做,从哪里开始。我并不想假装我能够带来一个解决方案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我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想法以及我们SGS的经验。在艺术界我们非常需要净值调查。在欧洲很多交易商和拍卖行都会从“艺术品损失登记处”获得证书,这是一个第三方的私营数据库,另外要获得客观独立的关于艺术品的评估,就会要求一些独立评估方提供证书。第三方状况的报告能够提供艺术品保存状况的独立意见。
这是有着几十亿美元的行业,有很多专业的艺术品保护师可以合作。但在大多数国家这个行业并没有受到保护,任何人都可以说自己是艺术品保护师。而且每一个艺术品保护师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模板,无法保持检验的一致性。因此如果你要把报告用于诉讼,就会出现问题。而且大多数报告都是纸质的,有的是手写的,很多这样的报告会在运输途中丢失。SGS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比如建立全球艺术品保护师网络,成员都经过审查,并且通过培训,可以确保报告的一致性和质量。统一的检验软件、标准化的模板,确保整个网络所使用的方法都一致。采用数字化报告,数据都集中在服务器上,确保保密性、可追溯性。
我们面临的最大风险可能就是赝品,过去几年当中我们对日内瓦流通的古董艺术品进行分析,发现大约有50%-80%是赝品或者仿造的,这虽然并没有反映市场真实的赝品数量,但是可以让我们知道赝品确实是广泛存在的现象。所以怎样保证我们艺术品的真实性?当今艺术品的鉴定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追溯每一件艺术品的来源,包括从它制成到现有收藏家到拥有者全链条,相关的票据、发票、销售合同等,是重要的支持这件艺术品真实性的文件。然而仍然会存在赝品的风险,所以这时需要有更专业更资深的辨别鉴定专员和专家。但是对于艺术品的风格鉴定仍然是主观的认知,即使专家在鉴别的时候也可能有偏差。因此技术性的分析、科学相关的化学元素同位素的辨别成为了艺术品净值调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热释放断代验证”,300摄氏度的热释光验证,可以验证艺术品所处的年代、化学成分。“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可以非常快速了解这件物品是真还是假,鉴定它的商业价值。
二、关于责任
“现在参加文物培训的小青年,若干年后可能是进入拍卖场举牌的买家”
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
公益和拍卖好像事物的两端,一个重情感和情怀,一个主要重经营和计算。但是恰恰连接文物公益和文物拍卖的是文物,这一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载体,这一文化传承的主要阶梯,所以就产生了必然的内在的联系。因为文物的拍卖,既有商品的属性也有文化的属性,单纯地把文物拍品看成是商品、投资品和奢侈品,只有少数人占有和享用的观点,我是不赞成的。我对文物拍卖所具有的公益作用或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由于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引起了国内外对于中国文物的关注,提升了中国文物的价值。中国的文物拍卖据说已经占到了世界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30%以上,从资金量来说应该是首屈一指,我觉得这是中国增强文化自信的一个因素。
其次,文物拍卖市场的发展与繁荣,促进了文物特别是海外流失文物回流之后的保护,在拍卖市场上都是真金白银把文物买了回来,肯定会倍加珍惜倍加爱护,这就在全社会进一步促进和形成了文物保护的风气。
第三,文物艺术品拍卖和企业责任感的履行是相辅相成的,在拍卖企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关心文物的公益事业,关心社会的慈善事业,比如许多拍卖企业踊跃参加了故宫基金会和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项目支持,这些活动本身就是在做公益。
第四,文物和艺术品的拍卖越来越活跃,市场的分级化和调整,普及传播的是文物的内在价值,它会让社会各个层面的人关心文物,关心文物保护。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作为文物保护的公益机构,每年都会举办文物保护知识普及、文物鉴赏、文物修复等面向大众的公益性培训与讲座,目的就是让人们知道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了解文物、走近文物、关心文物,进而有可能参与到拍卖大军里来,很难说,我们现在参加培训的小青年若干年后会不会是进入拍卖场举牌的买家。
“拍卖能吸引大众来看热闹,对美学普及有好处”
中拍协艺委会副主任、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
可能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在网络上一提艺术品拍卖,基本上100条里面有90条都是骂这个行业的,认为这个行业存在各种各样的黑幕、欺诈。但是作为我们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我经常跟我的员工、同事讲,我们要有职业的荣誉感,必须相信我们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因为我觉得作为这个行业的员工,如果不适时给予自己这样的心理建设,其实是挺难熬过去的。拍卖行业是一个中介服务行业,但是跟其他行业可能还不太一样,如果是一个开饭馆的,进货的时候你是买家,跟卖菜卖鱼的还能耍耍态度。但是拍卖是两头受气,买家和卖家都是你的上帝,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心理支撑,很困难。
我一直在讲,因为拍卖产生很多高价,对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是有帮助的,值钱大家就会爱护,不值钱就当它是垃圾。比如我们看到很多海外回流玉器、瓷器上面打眼,那是过去在欧美被当作台灯或者吊灯,今天就没有随随便便在上面打洞了,因为知道这东西值钱了。文物价格的提高,也相应地带动了大家的文物保护意识。
钩沉历史,在过去20年的拍卖当中很多拍卖公司拍的重要文物不仅是非常精美的艺术品,也有非常深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学术研究、历史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拍卖公司因为拍卖行为,在艺术品市场生态当中,获得了最多的社会关注,所以拍卖公司举办的各种活动、展览,有时超过美术馆、博物馆举办活动参与的人数,为什么呢?打个比方,我们的藏书在全国巡展,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去看,大家都要看看这2个亿的书什么样。
中国拍卖可能跟海外的拍卖不太一样,每场拍卖都有很多人坐那里看热闹,人山人海,可能1%举牌的人都没有,但是拍卖公司特别希望人多,人多的时候拍卖场就变成了一个秀场,让举牌的人找到“走秀”的感觉。我经常跟博物馆的朋友说,把博物馆的东西标上价格,看的人就多了。我们整个社会目前对于艺术的认识、修养和审美都处在比较初级的水平,而拍卖因为价格把人吸引到艺术上来,也不妨是一个手段,从这个角度参与到艺术,至少比不参与要好得多。
翰海1995年拍卖张先的《十咏图》,我也参与了,就只是看热闹。当时是故宫博物院1800万买的,征集过程、拍卖过程引起了非常大的社会反响,大家惊诧艺术品可以卖这么高的价格。到了2003年嘉德拍卖《出师颂》,故宫当时是2000万买的。之后有一些杂音,有人提出这是隋人的临本,但是我觉得杂音有利于大家对中国文物的认识。当时我还在微博上写过很长一段文字,想让大家了解并不是真迹才是国宝,王羲之没有一件真迹流传,但是各个博物馆有很多件“王羲之”那都是一级甲等文物。这对书画收藏是一个常识,对于社会公众可能就是相对比较偏的知识。
匡时很荣幸曾经手《过云楼藏书》的拍卖,这是中国拍卖业20多年来最受社会公众所关注并引起巨大反响的拍卖之一,一套书可以卖2亿多,也因此让古籍善本的拍卖被更多的社会公众所认识了解。我们当时也举办了各种各样的研讨会、活动、巡展。因为一场拍卖能够让人们对一个文物的领域投入更多的关注目光,我认为就够了。作为一个商业机构拍卖企业,我们在我们的工作当中能够主动或者被动地为推动文化起一些作用,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都是有一些自豪感的。
“拍卖行业有责任保护大象群体”
英国古董商协会理事长迈克尔·科恩
艺术品市场是非常复杂的,有很多的陷阱,但是它的交易基于信任,所以这也是BADA(英国古董商协会)的核心。为了保护这个行业,保护我们的买家,这是协会的责任,BADA于1980年由英国最顶尖的拍卖企业联合成立。对于会员的诚信是协会最看重的录入标准,因此有着最严格的入会门槛和条件,如果一个会员在诚信中有问题,协会将永不录入此会员。在每年3月,BADA会在伦敦的英皇大道举行古董艺术展,有相关的专家提供鉴定服务,保证古董年份的正确性、真实性以及展品条件完整还有价格公平等。如果在鉴定过程当中发现我们的会员展出的是赝品或者有问题,我们将会立即终止他的展出资格,并且后续调查决定是否吊销他的会员资格。因为一旦相互的信任丧失之后,很难再进行后续的合作。
另外,象牙贸易是一个非常紧迫的影响行业的问题,我们有两个责任,一是要保护大象的群体,另外就是要阻止现代象牙的交易。我们要创造这样的环境,首先是保护大象,再者要保护我们的艺术品或者说是文物,我们必须能够去购买、销售、收藏并且欣赏真正的带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艺术品。如果一件艺术品是用大象非常繁盛时候的象牙制作的,或者这个象牙来自自然死亡的大象,这都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也是在努力和政府以及非政府的机构来创建认证的系统,认证具有历史价值的象牙。完全禁止1947年之后的象牙制品,1947年这个年份是由欧盟选择的,通过一些放射性同位素的测试我们可以了解象牙是否是在1947年之后采购的。我们非常欣赏中国在抵制现代象牙制品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我们也愿意提供一些框架继续进行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古董象牙制品的交易。
■本报记者 周懿 摄影 姚震 通讯员 郭雯 刘阳
(责任编辑:小苏)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诚信是艺术长久发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