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拍卖新闻 > 正文

流失文物虎鎣将在海外拍卖,我们该回购吗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8-04-02 来源:澎湃新闻

摘要: 想要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文物,亦非易事:流失文物所涉及的法律难题之复杂程度,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首先,公约无法约束第三国。公约的缔约国主要是文物原主国,一些国家以各种理由拒绝加入,我国不能依据公约向未加入...

原标题:又一流失文物要在海外拍卖,我们该回购吗


4月11日,西周时期的稀有青铜器“虎鎣”将在英国肯特郡拍卖。中新网 图


4月11日,西周时期的稀有青铜器“虎鎣”将在英国肯特郡拍卖。中新网 图


距今约3000年的稀有西周青铜器“虎鎣(yíng)”近日现身英国东南部肯特郡,并将于下月在当地拍卖,估价人民币百万元以上。此消息一出,立即引来国人的高度关注。因为,“虎鎣”是前英国海军上校Harry Lewis Evans在参与洗劫圆明园的过程中获得的珍贵文物。而这场浩劫,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既是公开拍卖,不如以重金回购?很多人的第一念头恐怕都是如此。事实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商业回购模式一直是我国政府追讨流失文物的重要途径之一。2002年,国家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启动了“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资金”,每年拨付5000万元用于征集流失海外和民间的珍品文物。


然而,单凭回购模式追讨流失文物,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小的负担。此前,为了购回宋代书法家米芾的《研山铭》,付出的代价高达2999万元。如果长期走回购的路子,我们或许将面临不堪重负的残酷现实。


另一方面,“虎鎣”因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流失国外,百年后,却需要中国人花重金回购,情理上多少让国人难以接受。尤其是,“国宝工程”启动后,中国流失在海外的文物,其行情一路看涨。不惜一切代价回购虎鎣,是否正中某些人的“下怀”?


也有网友表示,既然“虎鎣”属于我国,何不通过国际执法合作、国际民事诉讼、第三方斡旋、谈判协商等方式追回流失文物?毕竟,依法追索,我国有理有据。


实际上,我国早在1997年就已加入《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与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协定:任何因战争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无时间限制。2005年,被八国联军当做战利品的天津塘沽大钟能够回归,正是得益于该条约所产生的效力。


但是,流失文物所涉及的法律难题之复杂程度,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首先,公约无法约束第三国。公约的缔约国主要是文物原主国,一些国家以各种理由拒绝加入,我国不能依据公约向未加入公约的国家提出返还文物的要求。


其次,公约还受制于各缔约国国内法的相关规定。某些国家实行较为宽松的文物进口政策,目的就是促使更多文物流入本国。


因此,想要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文物,亦非易事。


这么说,我们岂非束手无策?不然。


当务之急,是将海外流失文物的情况梳理清楚:出现在市场上的文物价值几何,流失途径为何,用哪种方式索回更为合理可靠。需要认清的现实是,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数量巨大——据媒体报道,因八国联军洗劫、西方探险团盗运、侵华日军掠夺和不法分子的走私,中国大约有163万件文物散落在47个国家的218家博物馆,而民间藏品数量可能是这十倍之多。在现阶段,与其寄希望于面面俱到、一网打尽,不如有的放矢,将其中最为珍贵、最有价值的文物尽快收回,再图后计。这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不过,即便难度再大,我们也要始终保留索回的权利和姿态。需知,这些珍贵文物,不论流失到世界哪个角落,其自带的中国烙印不会消失,它们铭刻了我们这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带它们回家,是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付出最大的努力。


在澎湃新闻与一些网络平台关于“虎鎣”拍卖的消息下,不少网友不约而同地引用了电影《黑豹》里的一段台词:“今天我要带走它。”“不好意思,这是非卖品。”“难道当初你们是买来的吗!!”或许也能看出一些网友期盼国宝回家,但也更为理智自信的心态。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