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拍卖新闻 > 正文

网络拍卖:“误判”风险大退货有难度 精品玉雕不适合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8-11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金叶

摘要: 近日,有不少读者向“博雅·典藏周”爆料:玉石拍卖目前正在网络世界中如火如荼,其中不乏国大师的“精品力作”。网络平台真的是和田玉“捡漏”的宝地吗?又该如何审视其中的风险?本报记者为此展开调查。

“误判”风险大退货有难度


精品玉雕不适合网络拍卖


和田玉收藏行家吴先生在网上拍卖平台上看中了某位国大师一块号称用新疆籽料做成的挂件“相亲相爱”,从网店提供的照片来看,这块重达23.27克的籽料又白又润,品相上乘,吴先生一度认为是新疆和田籽料无疑,对于它在网络上的最终成交价——68000元,吴先生惊叹简直是“大漏”。


但继续研究这个挂件的信息,吴先生却生发出了疑问:该商家提供了一张新疆岩矿宝玉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出具的《宝玉石鉴定证书》照片。这张证书中所附的该挂件照片,其品相大打折扣,只能勉强达到青白玉的等级。吴先生告诉记者,和田玉照片很容易调白,导致照片和实物之间的差距可能很大,从而造成的损失,对消费者来说几乎是无法弥补的。而仅照片而言,就算是专业人士,也很难判断究竟是青海料、俄料还是新疆料。“没有看到实物,即使看过再清晰的照片,也得打个问号。所以,我是不敢在网络上买玉的。”


这种忐忑,不仅买家有,玉雕大师也同样有。杨曦就告诉记者,尽管网络会让自己的作品“走得更远”,但他从未想过授权网络进行销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认为玉料材质、白度、结构、绺裂情况以及各个角度的工艺细节,照片不可能拍摄到位,非亲眼所见实物无法真切领会。“特别是像我现在致力于做的精品玉雕,真正的好玉,真正的精工,价格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玉雕,在看不到实物的情况下,买家不敢买,我也不敢卖”。


本来,新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网络购物可以有7天的无条件退货期”的规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和田玉网络拍卖中“所见非所得”的风险,但网络销售的“孤品类”商品恰恰不在该条款强制执行范围内,而网络拍卖会中的和田玉又大多为孤品。事实上,“7天无理由退货”是卖家可选的服务保障,完全不执行也没有任何问题。参与网络拍卖会的众商家,有的支持“7天的鉴赏期”,收货之后在7天内可以无条件退货;但更多商家不支持无理由退货,并且有言在先:因显示器原因造成的色差卖家并不负责,而所有拍品一旦拍售成功,因个人喜好为原因一律不退换货。虽然有商家对记者表示,“如果有权威鉴定意见,或者商品确有明显瑕疵,可以退货”,但众所周知,在关于和田玉的产地、成色等诸多问题目前尚无明确标准的前提下,买家即便收到货之后不满意,也很难提交一份权威的鉴定报告来证明“货不对版”,退货难度之大可以想见。


网络平台前景可期


如何降低网购风险是最大问题


尽管网络拍卖风险极大,但人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一片值得开垦的、蕴藏很大机会的“处女地”。问题只是:有什么更合理的方式来利用这个销售渠道。


巴振宇表示,尽管网络拍卖目前存在众多问题,但他们仍有计划在未来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进行展示和拍卖。因为和传统拍卖相比,网络拍卖的优势显而易见:对于竞买人来说,省却了许多差旅奔波;对于拍卖人来说,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省却了图录印刷、展览场地等费用,还可以使更多的竞买人参与到竞买活动之中,扩大竞买人的范围。


“但是,如何使玉友克服在网络平台上购买玉雕作品的顾虑,降低网络拍卖的种种风险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对玉雕作品的玉料、工艺、瑕疵的描述性语言进行规范化,建立一套科学又通俗的标准。对玉雕作品照片不能进行优化调色,并从多角度呈现玉雕作品的细节,力求最真实地反映玉雕作品的现状,使玉友能够通过这些信息对其价格做出准确判断。同时,还要提高商家进驻的门槛,严格审核,将品质低的商家排除在网络销售平台之外,并且加大对‘知假售假’的打击力度。要规范以‘大师作品’为网络拍卖专场的活动,明确哪些人可以称得上‘大师名家’,以免商家以‘大师’之名,混淆玉友。


(责任编辑:王三秀)

symptoms of an std in women chlamydia symptoms treatment for gonorrhea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