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辛亥革命以来对于价值观的动摇是根本性的,但同时也导致了一批人对原有文化的迷恋和崇拜。匡时夏拍中国书画专场特别推出松风画会专题,以期梳理松风画会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以飨广大藏家。
Lot229 溥儒(1896-1963) 层楼人望
纸本镜心 1942年作 20×55cm 约1平尺
溥心畬先生自幼生活在恭王府中,在51岁前的寓所都是富丽堂皇的宫廷建筑。受环境熏陶,常在山水画上,铺筑色彩华丽的楼台,多徒手画线,既具备界画的准确,又有徒手画线松动活泼,建筑结构略加简化。1942年溥儒赁居于颐和园昆明湖,亭台楼阁与湖山佳色相映,因为所处之环境,自然多写江山楼阁之图。溥儒所作之“界画”与众不同,一笔一画写出亭台楼阁,完全不依靠任何工具,就能画出直挺挺的线条,稳定而优美。松风画会成员多为皇族遗老,他们的绘画风格也一直延续皇家宫廷一路的气息而来,溥儒所作的这类“江山楼阁图”之类的界画,富丽而细腻,又省去了“创稿”的麻烦,这一类作品自然在民国时期的市场中大受欢迎。吉林博物馆所藏溥儒作品也多见楼阁之界画,可以说这也是溥儒在渡海前最主要的绘画风格之一。
Lot785 张大千、溥儒 苍猿图
纸本镜心 1946年作 85×30cm 约2.3平尺
中国人相信生肖属相,溥儒本属相为猴,每逢生日常作画猴自寿。张大千更是有“黑猿转世”之说,曾农髯又为其取学名“爰”。二人一生都在不同时期豢养猿猴,都热爱画猿。尤其溥儒涉及猿猴的题材更多且广,这幅由“南张北溥”合作的《苍猿图》更显得尤为难得。
1938年溥心畬先生赁居于颐和园介寿堂中,大千先生此时也赁居于颐和园听鹂馆中,两位大师结伴为邻,一起谈诗论画,在颐和园中共同度过了一段时间。此幅苍猿图写于1946年上元佳节的“南张北溥”盛会之上。大千写苍崖绝壁,山水溪流,唯有溥儒写攀援之小猿,憨态可爱。二种笔墨,一粗一细,一工一写形成鲜明的对比,意趣横生。
Lot233 溥儒(1896-1963) 兰石双清
纸本镜心 29×80 cm约2.1平尺
兰花历来被冠以“君子”之名,溥儒自幼受儒家正统教育,好写兰竹以自励,时时以守君子之节,这种“遗民”之思贯彻溥老创作的始终。题诗中:不逢素心人,何异闲庭草。素心人取自陶渊明《移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恰是心地纯洁,世情淡泊自我写照。画幅中兰叶随意撇出,写出风兰竟然有飘逸出尘之姿,三朵兰花亦随风之态倾吐芬芳。石头纯用斧劈笔法写出,细节之中却气势千里,与题跋之书法相应成辉。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