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京诚轩2014年秋季拍卖会将于11月16日至24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推出中国书画、油画雕塑、瓷器工艺品、钱币邮品四个项目,共计七个专场。
黄宾虹 墨山秀茂 1938年作 立轴 水墨纸本 74×41cm.
溥心畬作品题材丰富。1942年端午节应景而作的《朱砂钟馗》浩气凌云,写于北平沦陷时期,又别具深意。《溪山晚翠图卷》中幽壑连绵,咫尺千里,意境宏阔悠远。
其它二十世纪名家亦有铭心精品参拍。于非闇1942年的《桃花绶带》为写生之作,风格清丽典雅;陈少梅《静听松风》笔致严谨,为其盛期佳构;陈佩秋《翠盖憩禽》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兼具传统的典雅与清新的时代感,信为晚年力作;黄胄1973年的《跃马图》色彩浓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成扇专题延续诚轩品牌风格。齐白石赠“启明夫人” 的《五色梅花•咏梅诗画合璧格景扇》以扇骨区隔,分别绘五色梅花及书咏梅诗作,悉一人之力独成,在齐白石扇画中极为罕见。《黄山后海》是张大千1930年代中期精品,山石削立,直插入云,以石涛法出之,得黄山氤氲幽邃之状,又兼具渐江、梅清兴味。
何绍基力作领衔书法专题。1862年临汉《武荣碑》一册,为谭泽闿旧藏蝯叟临汉碑十种之一。1926年,谭泽闿将十种尽付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制出版,后又经数次翻印,流传至广,是最广为人知的何绍基隶书代表作。《武荣碑》书法淳古峭健,此通临本遗貌取神,为后人临学汉隶的津梁。胡适、沈曾植、沈尹默等文人书家亦有妙笔,值得期待。
是次拍卖特别推出“彭可兆暨夫人陆剑英收藏现代名家名作”和“刘铭、白雅梅伉俪收藏丁衍庸作品”专题,均为初次出现于市场,作品面貌齐整,颇为难得。
油画雕塑专场推出二十世纪早期油画、学院写实、当代艺术以及当代新水墨共百件拍品。其中,颜文樑创作于1964年的《上海豫园》,曾先后出版七次,并收录在颜文樑九十高龄时协助出版的《现代美术家•画论•作品•生平:颜文樑》与第一本个人油画专辑内。私人收藏领域鲜见如此传承有绪、权威著录的颜文樑油画,为首度现身拍场,定会引起藏家的极大关注。
颜文樑 上海豫园 1964年作 纸板油画 18×25.8cm.
此次林风眠专辑精彩纷陈。《劈山救母》创作于1950年代初期,为林氏立体主义戏剧人物的滥觞之作,结合了其鲜明的个人风格、中国戏曲独有的叙事结构以及立体主义的多重时空,堪称中国现代艺术最为大胆深刻的先锋实验。此作既是首开此画风、留存极为稀少的珍贵例证,也是目前所见“宝莲灯”题材中,唯一一幅将二郎神、三圣母、沉香与王桂英等多个角色齐聚一堂的作品,画面丰富完整,色彩绚烂夺目。征集自林风眠义女冯叶女士收藏的《竹居》,曾参加2007年香港艺术馆举办的《世纪先驱:林风眠艺术展》,创作于1970年代后期至1980年代初期,是林风眠风景题材具有总结意味的集大成之作——从童年故乡的翠竹溪流到西子湖畔的白墙黛瓦,从天平山的明艳秋景到黄山的峻岭奇峰,仿佛是一部回忆录,将林风眠一生珍藏的美好记忆与各时期风景创作的经典元素尽收其中。
林风眠 劈山救母 1950年代初 纸本彩墨 33.4×29.5 cm.
海外华人艺术家版块,除首现拍场的赵无极《无题》、朱德群在1986年香港“朱德群画展”展出的《潭影空人心》外,特别呈现朱沅芷创作于1930年代末的《坐在红色扶椅上的裸女》和1940年代的《爱伦小姐画像》,后者描绘了第二任妻子朱海伦的姐姐爱伦,是他以家人为题材的肖像油画,留存极少,相当难得。
现实主义画家詹建俊创作于1988年的《默》,体现了他在新时代对绘画语言形式美感的追求,曾参加中国美术馆于1988年举办的第一届“油画人体艺术大展” ,该展览因人体绘画首度面向公众展出而造成巨大社会冲击,《默》也因此成为推动和见证中国社会与文化走向开放的一个视觉文本。
当代艺术版块的亮点为刘炜创作于2007年的《一枝花儿》,不同于其“花儿”系列多见的小幅水彩,本幅为大尺幅油画,而借鉴了同期创作“风景”系列的天蓝色背景,在整个“花儿”系列中也属仅见,是刘炜对中国画传统、宝丽来摄影和风景系列油画探索试验的综合产物。刘溢以荒诞而写实的魔幻现实主义画风,近来在艺术市场持续引发热潮,作于1995年的《荒路夜游》,用极为细腻的写实手法,描绘了如梦境般怪诞的场景,既有冷峻的幽默,又有艺术家秘而不宣的人生哲理。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