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拍卖新闻 > 正文

匡时秋拍推出佛教艺术专场 呈现百余件艺术作品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11-07 来源:北京匡时

摘要: “作意—佛教艺术”专场精心整合了西藏、内地、尼泊尔等不同地区各时期代表性的宗教艺术作品百余件,包罗了金属、木质、唐卡、念珠等众多丰富材质,呈现了汉藏两地各个时期重要风格流派的艺术风貌,可谓琳琅满目,各...

原标题:匡时秋拍力推佛教艺术专场


“作意—佛教艺术”专场精心整合了西藏、内地、尼泊尔等不同地区各时期代表性的宗教艺术作品百余件,包罗了金属、木质、唐卡、念珠等众多丰富材质,呈现了汉藏两地各个时期重要风格流派的艺术风貌,可谓琳琅满目,各具特色。


15世纪后期,西藏佛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吸收了汉地佛教艺术的表现手法,汉藏艺术双向交流,成为西藏佛教艺术发展的主流。尤其是这一时期的人物造型刻画上,表情刚毅自持,端庄、稳健,注意传达内心情感,以形写神,神形兼备,充分展示出藏族雕塑家杰出的艺术才华和固有的民族雕塑传统。特别是上师像的塑造,实为佛教造像中最具艺术魅力的门类。藏传佛教最重师承,上师像往往列于造像诸部之首,其造型往往按照上师生前的面貌来写实塑造,可谓各具不同,特点鲜明。



Lot 3895  萨班贡嘎坚赞

 

Lot 3895  萨班贡嘎坚赞


西藏  15-16世纪  红铜鎏金  H:30.5cm


此次专场中的16世纪萨班贡嘎坚赞像即为此一时期的经典作品,此件造像五官刻划生动传神,眉弓凸起,目光下敛,相容端详慈和,成功地塑造出其作为宗教领袖的坚毅性格。上师身着坎肩、袒右式袈裟,袈裟满工錾刻精美纹样,繁缛细腻。衣纹处理写实生动,将袈裟的层叠表现的淋漓尽致。整件造像精湛的制作工艺,卓越的写实手法,反映出西藏匠师高超的制作水平,堪称明代西藏人物雕像的典范。



Lot 3903  大日如来


Lot 3903  大日如来


西藏西部地区 拉达克风格  14世纪  黄铜合金  H:32cm


作为14世纪西藏造像中独具魅力的拉达克风格造像近年来逐渐绽放出它本来的艺术之光。此件14世纪大日如来便极具拉达克风格的典型样式,造像整体造型端庄高挺,躯体的肌肉感具有健康而丰盈的弹性美,可见工艺师在造像造型能力上的把控。巨大夸张的耳珰与发髻的高耸遥相呼应,从整体上使简练圆洁的设计上更呈现出一种华美的表象。面部自然的刻画拉近了佛与世人的距离,具有一种无法名状的亲近感,使观赏者与崇奉者都有一种亲近的喜悦。当胸结印的双手轻柔细腻而婉转,与恢宏气象的造像形成刚柔并济的对比,这种对比是雕塑在统一风格上的一种巧妙设计,起到了艺术表现的点睛之妙。


此件造像的姿态上的创见性有别于常见的拉达克造像艺术的对称,而采取了肩部微微策动的姿态,这样在静穆的雕塑上一种活脱灵现的艺术气质完美的体现在了此尊造像作品上。总观此件大日如来像,有一种高阔伟岸的气质,是拉达克造像艺术在长期技艺的探索下所产生的具有成熟样式的代表作品。



Lot 3896 阿弥陀佛



Lot 3896 阿弥陀佛  


中原 16世纪 黄铜鎏金 H:53cm(带座)


明代早中期,诸帝王皆大力推崇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及其造像艺术由此在内地大行其道,影响十分广泛。但到明晚期,嘉靖帝崇奉道教,排斥藏传佛教,其后的万历皇帝及其母亲慈圣皇太后虔诚奉佛,且大力扶持汉地佛教,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从此一蹶不振,而内地佛像艺术开始重新回归到传统艺术风格的发展之路。这尊16世纪阿弥陀佛像表现出汉地佛教造像的传统风格面貌,正是当时内地佛像风格由汉藏结合式转为单一传统汉式的一个突出实例,也是当时藏传佛教式微,汉地佛教重振的重要历史见证。


此阿弥陀佛像,面相宽大饱满,神态慈和宁静。衣纹写实自然,衣缘上刻有立体感较强的精美花纹。结跏跌端坐,双手置双膝上结弥陀定印。身下为多层大仰莲花座,莲瓣形制饱满,上下错落分布,衬托出莲花佛国之主的庄严与神圣。造像整体造型大方,形象生动,体量硕大,品相完好,堪称明晚期中原地区佛像典范之作。


上一页12下一页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