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今对藏品的争夺还在进行,但是还有一个新的战场也起了硝烟,那就是对新市场里的潜在藏家们的争夺——尤其是中国的藏家。拍卖行对新藏家的追逐不会停止在初始阶段,藏家花的钱越多,就越会得到悉心的服务。
原标题:拍卖场的隐形硝烟——收藏家争夺战
苏富比与佳士得如何在全球低调的富豪中找到他们的潜在新藏家?又如何鼓励他们源源不断地投入金钱到拍卖行?这背后的悉心服务与专业性,要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拍卖行的新战场
在上世纪90年代前,几大拍卖行之间的竞争都集中在争夺拍品,鼓励重要藏家把重要的藏品都拿出来送拍。看到与之相似的作品都拍出了高价,拍卖行又提供很高的保证金,藏家们很难禁得住诱惑。
如今对藏品的争夺还在进行,但是还有一个新的战场也起了硝烟,那就是对新市场里的潜在藏家们的争夺——尤其是中国的藏家。在2013年10月的报告中,苏富比提到2012 年30% 参与竞拍的藏家都来自于美国和欧洲以外。佳士得也曾表示他们43% 左右的千万富翁客户是在传统的西方艺术市场之外的。
怎样“挖”到新藏家?过去佳士得和苏富比的做法是派遣高层去纽约、伦敦和其他西方主要城市的正确社交圈里,这样能保证他们遇到的大部分都是有潜力的藏家和交易商。而今天,这个手段搬到中国和其他亚洲市场里,却进阶成了一种更为复杂的游戏。
华尔街日报的艺术市场作者凯利·克萝(KellyCrow)曾写过一篇故事,讲了佳士得在2013 年邀请了18位中国新藏家来纽约参与竞拍。这些藏家早在香港、上海的佳士得拍场上就进入了高层的视线,也得到了其他藏家的认可。他们拜访、调查了这些藏家们的背景,最终18人作为特邀嘉宾被邀往纽约。
拍卖场上的小单间
他们先游览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Frieze艺博会,然后参加了佳士得洛克菲勒中心总部举办的高端晚宴。在随后5月的印象派、现当代拍卖会上,会场里还特别设置了两个单间,来保证这些藏家的服务和隐私。
很多重要藏家希望匿名竞拍,于是他们坐进了这两个单间,另一种也把它们视作身份的象征,同时确保不会有竞争对手苏富比或艺术交易商看到他们的面孔,搜索身份背景。
当天的拍卖场共有10 件最重要的藏品,这些中国藏家通过房间中的电话参与了其中6 件的竞拍,帮他们连线的是佳士得的专家之一李昕。其中一人最终购买了一件杰夫·昆斯的雕塑作品J.B.Turner 火车(1968),这是一件3米长的铁质火车模型,里面灌满了波旁威士忌(Bourbon),加哥藏家史蒂芬·艾德利斯(Stefan Edlis)送拍。最终以3370 万美元成交。这个雕塑共有三个版本,其中一个9英尺长的火车在2004年时卖出了540 万美元。当代艺术市场很容易因为新藏家的涌入而引发价格上涨,这件作品就是一个例子。
另一位李昕小姐手中的客户,企业家张兰,被报道以1860万美元拍下了一件马丁·基彭贝尔格(MartinKippenberger) 的无题自画像,还以1050万美金拍下了安迪·沃霍尔的电椅(LittleElectric Chair)。
李昕小姐手下的这些中国藏家,最终为佳士得带来了预计2亿3千6百万美元的收益(华尔街日报估测),这个数字是当晚拍卖总成交额的一半。已在佳士得工作46 年的亚洲区主席高逸龙(FrancoCuriel)都说,他从来没见过一个人能够撑起这么大的份额。佳士得的专员布莱特·戈伟(Brett Gorvy)则阐明说这些客户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一年前,我们对这个团队中的成员还一无知。”佳士得前CEO 史蒂芬·墨菲(Steven Murphy)说。
服务超出想象
李昕小姐是位38 岁的当代艺术部门专员,也是佳士得亚太区副主席,她身高1.9 米,曾经是一名篮球运动员,后成为了一名巴黎的时装模特。在2014年,她也许是世界上曝光量最大的拍卖专员。2007年,她首先进入苏富比接受训练,紧接着2010年转到了佳士得的旗下,并被任命为亚洲事业发展部的总监。
李昕小姐表示她花了很多时间在亚洲的5大主要藏家身上,这些人每人每季度都会在艺术消费上花1 亿美元。而这5 位中有几位是科技和银行业的职场女性。
纽约藏家苏珊·刘(Susan Liu)曾经这样形容她眼中的李昕,“她非常善于指出不同艺术家之间的相似之处,不管他们是东方还是西方。”李昕曾为苏珊· 刘推荐了抽象表现主义者弗兰兹·克莱因(Franz Kline)创作的黑白绘画,因为苏珊·刘十分喜爱中国的书法。
拍卖行之间常常比着出招来吸引新藏家的加入,布莱特· 戈伟说他在2014年曾特地飞去中国,只为给一名藏家过一天生日。苏富比亚洲区主席黄林诗韵(Patti Wong)也常常飞去日本,与某一位重要藏家出席为期一天的美术馆展览开幕。
凯利·克萝在她的文章中还写到,有些专员会时常去刷顾客们的Instagram 账号,希望从中筛选出他们同样富裕的朋友,也许就是未来的新藏家。在另一篇文章中她引用了佳士得专员乔瓦纳·波塔佐妮(Giovanna Bertazzoni)的话,“两个拍卖行会为藏家的子女举办生日派对。”目的是希望孩子会邀请学校的其他孩子来派对——而他们的父母也会跟来。在2014年,苏富比在伦敦举办了一个以“寻宝艺术品”为主题的生日派对,13个东欧家庭都来参加了,其中就有一些是新的藏家。
拍卖行对新藏家的追逐不会停止在初始阶段,藏家花的钱越多,就越会得到悉心的服务。2014年,当一位中国新藏家在苏富比一掷1580万美元买下克劳德·莫奈的《日本桥》后,黄林诗韵找出了所有含有这幅画的画册,然后把画册都寄给了这位新藏家。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