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拍卖新闻 > 正文

佳士得在中国拍卖步步走低 究竟卖的什么“药”?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12-11 来源:王国良

摘要: 佳士得进入中国的第五次拍卖会——2015秋拍日前落槌。根据佳士得发布拍卖结果显示:四个拍卖专场共实现成交总额近7000万元人民币,总成交率为87%。

原标题:越拍越少的佳士得在中国卖的什么“药”


佳士得进入中国的第五次拍卖会——2015秋拍日前落槌。根据佳士得发布拍卖结果显示:四个拍卖专场共实现成交总额近7000万元人民币,总成交率为87%。翻查过往数据,从2013年秋季开始,落户上海的佳士得举行第一场拍卖,此后每年都举行春秋两季拍卖。资料显示,2013年佳士得中国秋拍1.6亿元,2014年秋拍1.32亿元,2015年春拍8685万元。而这次7000万元的秋拍成绩则再次刷出新低。作为近250年老店,佳士得在中国拍卖步步走低的表现,令人疑惑之余,也不免引来市场观察人士的关注。究竟是水土不服,还是市场行情使然,抑或是有意为之呢?


笔者注意到,早在2013年佳士得入驻上海之时,就有业内人士指出:佳士得在上海成立子公司,与中国内地拍卖行的竞争势将升级;更有人甚至认为佳士得进驻上海,或将削弱香港地位。然而,事实表现却令不少观察家大跌眼镜。


那么,三年来,佳士得在中国究竟卖的什么“药”?笔者查阅了近年来的佳士得在上海的拍卖资料发现:2013年其在上海的秋拍首秀,融汇20世纪当代亚洲和西方的艺术作品组成规格最高的夜场拍卖,将国际艺术带到中国,也将中国艺术推介到世界;2014年秋拍,首次设立当代设计专场,将现代美学和当代生活方式注入手工艺的古老传统中,20件拍品创出100%成交的佳绩;珠宝、腕表、红酒、包袋构成的“典雅生活艺术”专场常规化,探索生活美学;今年秋拍,则推出聚焦中国新生代艺术家作品的平台“+86FirstOpen”专场,成交率达97%。有业内人士就指出:佳士得上海受限于国内政策不得拍卖文物,却恰恰凭借多元化的创新站稳脚跟。外资拍卖行将西方现当代艺术、设计、珠宝等很多新兴门类带了进来,开辟出新的市场,填补了中国艺拍的很多空白,也与以文物拍卖为主的内地其他艺术品拍卖行形成错位竞争。


还有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来自中国内地的买家在佳士得的消费额同比增长47%。对这一数据的体现,显然不在上海拍场,甚至不完全是香港,纽约、伦敦的竞拍席、委托交易,近年正在迎来一大拨中国客。佳士得中国区总裁蔡金青透露,中国内地新买家的年增长率约有25%至33.3%。


佳士得在中国究竟卖的什么“药”,从中或见些许端倪。


(责任编辑:王三秀)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