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单字

《局事帖》
作者:曾巩
年代:北宋
拍卖成交价:2.07亿RMB
北京嘉德:中国嘉德
上榜理由
1. 一字值千金
《局事帖》全篇包括上款、日期,总共124 字。以此次成交价格计算,单字价值167 万元,确实称得上是“一字千金”。
2. 曾巩唯一一幅传世真迹
曾巩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受到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的推重赞誉,“虽穷阎绝徼之人,得其文,手抄口诵,唯恐不及”, 影响极为深广,但其身后,却遗墨渺然。这件《局事帖》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曾巩传世墨迹,是难得一见的传世孤品。
3. 流传有序
在艺术品拍卖领域,流传有序的名家名作一直是藏家们的最爱。而《局事帖》自明清以来,各家藏印皆无疑义,故凿凿可考。
在此次嘉德春拍之前,曾巩的《局事帖》曾两次上拍。20 年增值45 倍的《局事帖》首次“露脸”是在1996 年的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夫妇当年是在一位中国收藏家吴尔麓的帮助下,于1996 年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50.85万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451.91 万元)买到的《局事帖》。
第二次出现在2009 年北京保利秋拍“尤伦斯夫妇藏重要中国书画”专场中。2008 年出现的世界金融风暴,使得许多海外收藏家急于变现藏品,尤伦斯夫妇将《局事帖》送交保利进行拍卖。曾巩《局事帖》再次现身,当时估价为1200 万- 1800 万元的《局事帖》,不料最终以1.09 亿元成交,成为第一件破亿元的中国书法作品,也是内地第三件过亿元的拍品,它被上海一位深藏不露的收藏家买走。
行业声音
毕庶春(著名辞赋学家):曾巩散文中充满了中和之美,这是犹如飞瀑化为静潭一般的深沉、洗练之美。正是他和欧阳修等人,共同奠定了北宋文风的基调。“古雅、平正、冲和”,后世对曾巩散文的评价一样适用于他的书法。此时此刻,再来看曾巩一笔一画,恭恭敬敬的《局事帖》,对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的感受有更深体味。
赵榆(国家画院原副院长):首先是《局事帖》的文化底蕴很深。王中军用2个多亿买了中国一千年的历史和文明,其实是“捡了一个便宜”。
点评
文学大家、传世孤品、流传有序,成就了《局事帖》的高价,流传有序不仅有利于艺术品的价值提升,更是收藏精神的代代相传。
最黑马

汉莱子侯刻石初拓本
尺寸:48cmx70 .4cm
材质:水墨纸本
拍卖成交价:2070万RMB
拍卖公司:广东崇正
上榜理由
1. 悄然走热的“黑老虎”
汉莱子侯《刻石初拓本》以200 万元起拍,最终以2070 万元、超最低估价10 倍成交,让不少藏家惊呼意外。成为迄今为止拓本类拍品中成交价最高者。由此可见,拓本类拍品正掀起收藏热潮。据悉,近两年来,拓片拍出的价格都不低,此前拓本类价格最高者为2010 年在北京拍出的《宋拓兰亭序》,成交价为1680 万元。
2. 学术价值高且流传有序
《莱子侯刻石》又称《莱子侯封田刻石》、《莱子侯封冢记》《天凤刻石》《莱子侯赡族戒石》。此本先后经赵之谦、沈均初、胡震、徐森玉、郭沫若、康生等名家鉴藏,著录于赵之谦所著《补寰宇访碑录》,且有沈均初、康生、郭沫若的题跋,书法苍简劲质,极具风骨,与当时简书面目相仿佛,古拙奇瑰,气势开张,丰筋力满,趣味横生。
行业声音
徐森玉(著名学者):此件为谷牧九藤书屋藏《汉莱子侯刻石》最初拓本,自清代以降,著录累累,不胜枚举。昔年曾为康生所得,精彩长跋,又经郭沫若考证题跋、徐森玉鉴赏,最后转赠谷牧者。再往前,实则清代金石家沈树镛、赵之谦旧物也。沈树镛与赵之谦同辑《补寰宇访碑录》,即据此拓本而著录之。公元16 年之莱子侯刻石,吾国一级文物,被郭沫若先生称为“从篆到隶过渡的里程碑”。于吾国书法史有极高地位。清代著名金石学家方朔评价“结构简劲,意味古雅,为西汉隶书之佳品”。
点评
“黑老虎”的走热与藏家日益提高的文化水平有密切关系,拓片收藏市场与书画市场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究其原因,碑帖收藏既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更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一般藏家难以轻易介入。再加之当下艺术品市场多以投资为目的,碑帖拓片的回报显然不如书画高。
最受关注


明宣德青花五爪云龙纹大罐
拍卖成交价:1.32亿RMB
拍卖公司:香港佳士得
上榜理由
1. 形制珍稀
宣窑多被鉴赏家认为是中国青花制作的高峰,而宣德龙纹的描绘以矫健生动著称。本件宣德青花大罐所绘龙纹即体现了这样的特点,与此龙形相近似者见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南宋陈容《四龙图》与《九龙图》中,可见宣德官窑御瓷亦受古画的影响。这类大罐一般是宫殿陈设之用,与其可参照的两件是署“大明宣德年制”“御用监造”款的掐丝珐琅龙纹大盖罐,一件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另一件为PierreUldry 珍藏。因而公布以来,引发各方关注,而质疑之声也不少,最终以高价拍出,成为今年春拍首件过亿也是目前瓷器板块的最高拍品。
2. 永宣青花,公认的青花瓷制作高峰
宣德时期(1426-1435) 的瓷器堪为中国青花制作的高峰。皇室的倡导、技术的突破、加上精湛的工艺,打造了一批在中国漫长陶瓷史中最为杰出的青花瓷器。宣德瓷器的胎体低钙高钾,透光性高。釉层盈润,釉下青花以钴料绘制,在多孔瓷胎上彰显精湛技艺。宣窑青花运用浓淡青料的对比多见于盘、高足碗上的海水龙纹,而在大罐上运用如此细腻之技法则至为难得。
行业声音
连怀恩(佳士得中国瓷器及工艺部专家):在传世的明宣德青花瓷器中,相似形制的目前仅发现三件,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及东京出光美术馆各藏有一纹饰甚为相近的宣德款云龙纹大罐,但上绘纹饰俱为正向的三爪云龙,如本拍品绘有回首的五爪云龙纹大罐至今可说是独一无二。
季涛(著名陶瓷评论家):永宣官窑常被鉴赏家认为是中国青花制作的高峰。宣德龙纹的描绘以矫健生动著称,本件宣德青花大罐所绘龙纹即体现了这样的特点。二十多年来,国际拍卖场上上拍过不少永宣青花官窑瓷罐,但一直没有超越亿元的关口。而“明宣德青花五爪云龙纹大罐”如此之大,如耀眼的龙纹,以及长时间没有露面的有序收藏,使其具备了过亿元的实力。
点评
与书画收藏不同,瓷器收藏多以皇家收藏为贵,通常皇朝鼎盛时期御窑制作的瓷器均是藏家争夺的对象,无论是宋五大名窑、永宣时期的御窑瓷器还是清三代瓷器均是如此。
最大落差

隋至初唐白釉象形烛台
拍卖成交价:1376万RMB
拍卖公司:香港佳士得
上榜理由
1. 价格与其价值不相匹配
作为一件难得的隋唐时期象形烛台,应是早期白瓷中极其珍罕的作品。
然而其拍卖成交价仅为1376 万,这与备受关注的明宣德青花龙纹大罐过亿的价格相去甚远。可见藏家对高古瓷的接受程度仍有待提高。
2. 应是难得一见的珍罕高古瓷
这件烛台原是台湾德馨书屋的旧藏之物,购于1994 年,后由金华堂珍藏。烛台的象牙上方各加刻有两道凸线,此特征可见于坎萨斯市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与东京根津美术馆收藏的同类器物中。白象在佛教中象征拥有大势却性善柔和的高贵品格。六牙白象是普贤菩萨的座骑,与佛祖释迦牟尼“乘象入胎”的故事相关。而以六牙白象负释迦在虚空中象征着菩萨乘六牙白象腾空而来,正念入胎的故事,因此是整个佛诞日庆典中最核心的一种仪式。可见本拍品很有可能就是当时在佛诞日庆典中于佛前燃烛供奉所用的。
点评
如果此件白釉烛台能被确认真伪,无论品相、造型来说,应确是一件难得的珍品,但也许是藏家出于谨慎,导致了此件拍品未能创造奇迹。
(责任编辑:小苏)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