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拍卖新闻 > 正文

嘉德春拍聚焦张大千和“颉颃楼”的旧日情缘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7-04-09 来源:中国嘉德拍卖

摘要: “颉颃楼”为曾仲鸣、方君璧夫妇斋号,以收藏近代书画名迹负有盛名。张大千《赤壁行吟》、方君璧《张大千像》,两件“颉颃楼”收藏,时隔三十载,跨越太平洋,互相应证一段珍贵的旧日情缘。

原标题:【春拍预览】“颉颃楼”与张大千的旧日情缘 方君璧绘张大千像首度公开


“颉颃楼”为曾仲鸣、方君璧夫妇斋号,以收藏近代书画名迹负有盛名。作为早期革命者,曾氏夫妇与汪精卫、陈璧君夫妇友谊深厚、亲如骨肉,在政治、艺术、人脉和品鉴力上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张大千《赤壁行吟》、方君璧《张大千像》,两件“颉颃楼”收藏,时隔三十载,跨越太平洋,互相应证一段珍贵的旧日情缘。


张大千 赤壁行吟 立轴 设色纸本 103.5×36cm 钤印:大风堂、大千、苦中作乐


张大千 赤壁行吟

立轴 设色纸本

103.5×36cm

钤印:大风堂、大千、苦中作乐


题识:千古风流,谁得似、髯苏赤壁。长相望,游情良夜,风清月白。绿蚁新醅鱼出网,黄泥旧坂霜删叶。破寂寥,人影答行歌,相从客。波声起,岸千尺。寒水落,巉岩出。曾几时重到,江山难识。杖舄已惊栖鹘梦,啸歌欲动冯夷宅。有羽衣,归去揖临皋,逢畴昔。满江红。大千居士画并题。


本幅寿玺(1885-1950)题:前度匏尊,又呼起,孤鹤梦中。黄泥坂,旧游无恚,剩叶霜红。江外行歌从二客,月边啸影答清风,向雪堂,回首夜如何,支杖筇。千尺岸,流去踪,巉岩上,划蒙茸。俯冯夷,未识甚处虬龙。巨口细鳞鲈鲙美,山高水落酒情浓。便临皋一揖羽衣仙,横素空。满江红,石帚体。大千画坡公后游赤壁赋意,系以此调。余拈平韵和之。乙亥(1935年)孟陬,寿玺记。


钤印:玺、寿石工、古欢


展览:

1.”张大千 1899-1983“,开乐画廊(美国),1984年5月19日至6月30日。

2”方君璧与颉颃楼家藏展“,Baur东方美术馆,瑞士日内瓦,2002年。


出版:

1.《张大千1899-1983》图9,开乐画廊(美国),1984年版。

2.《the pavilion of marital harmony(颉颃楼藏品集)》第119页,Baur东方美术馆(瑞士日内瓦),2002年版。


张大千《赤壁行吟》


1934年9月至10月,张大千与张善孖游西岳华山,遍登华山五峰,四处探幽索奇。沿途作诗,又作画若干。归写成《华山游稿》。是年,张大千昆仲在南京中华路中华商场举行“张善孖、张大千昆仲黄山画展”,共展出二人合绘与各自独立完成的黄山风景画。天都峰、始信峰、光明顶、莲花峰等俱入先生笔下,皆烟云缥缈,变幻万千,大受赞赏。日本画人并推崇先生为“现代黄山画派之祖”。


自1925年成立国民政府以来,汪精卫当选为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兼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实业部部长,1932年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曾仲鸣亦是要职在身,历任国民政府秘书、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等职,1932年任铁道部次长兼交通部次长,此时曾仲鸣、方君璧夫妇正式开启了“颉颃楼”的收藏历程。方君璧并拜在高剑父与高其峰兄弟门下,由中华书局出版她的第一本油画画册。1934年,曾仲鸣于上海亲自设计建造了他们的新居。1935年,张大千担任中央大学教授,每周两次由苏州坐火车到南京中大讲课。频繁穿梭于沪宁两地的张大千与“颉颃楼”曾氏夫妇的定交也是正在此时。“颉颃楼”另有一件张大千《华山云海》,于早年现身嘉德,亦是创作于1934年。


颉颃楼旧藏的另一件:张大千《华山云海》(1934年作)中国嘉德11秋拍,lot1359,成交价391万。


颉颃楼旧藏的另一件:张大千《华山云海》(1934年作)中国嘉德11秋拍,lot1359,成交价391万。


 “东坡赤壁”是张大千颇为喜爱的题材,苏东坡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与大千同为蜀中老乡,被引为九百年前知己,常以东坡高仕图自况。1935年8月,大千与乃兄联袂北上,居北京颐和园内听鹂馆,与溥儒同住园中,合作若干山水,其中便有《东坡居士赤壁夜游图》,后来才有“南张北溥”之称,继而誉满京华、名振天下。图中大千绘“东坡行吟”于赤壁之上,以赤壁为题赋词《满江红》一首,洋洋洒洒百余言,洋溢着满腔豪壮之情。


张大千 赤壁行吟 局部


张大千 赤壁行吟 局部


张大千 赤壁行吟 局部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大千便时常访问北平,晤见朋友、举办展览,结识众多志同道合的文化名流。张大千北上之时,又与于非厂、寿石工、周元亮等过从甚密。因而本幅有寿石工拈平韵和词一首,文采斐然,合称一段佳话。


20世纪30年代,张大千(前排左一)与于非厂(后排右二)、徐燕孙(二排左一)、寿石工、周元亮等合影于于中南海植秀轩


20世纪30年代,张大千(前排左一)与于非厂(后排右二)、徐燕孙(二排左一)、寿石工、周元亮等合影于于中南海植秀轩


方君璧女士绘画像


方君璧女士绘画像


方君璧 张大千像 镜心 设色纸本  44.5×66.5


方君璧 张大千像

镜心 设色纸本 

44.5×66.5


展览:

“方君璧与颉颃楼家藏展”,Baur东方美术馆,瑞士日内瓦,2002年


出版:

《the pavilion of marital harmony(颉颃楼藏品集)》第73页,Baur东方美术馆(瑞士日内瓦),2002年。


说明:

纸背铅笔:“张大千像。1964。”


方君璧《张大千像》


1957年,在东京、京都、大阪、曼谷、马来西亚槟城、新加坡等地举办一系列展览后,方君璧离开法国,来到波士顿定居,1958年,她驾车环游美国,也沿路拜访了不少老朋友。大千五十年代初巴西,于“八德园”内一住便是十多年,后又移居旧金山环筚庵。六十年代中期,在槟城、曼谷、科隆等地举办画展。同为“天涯客”,相逢倍感亲切。方君璧拿起画笔为故友造像一幅。


方君璧是近现代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女艺术家之一,其1898年生于福建福州,14岁豆蔻年华便赴法留学,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就读的女留学生。凭借着兼具写实造型功力和东方典雅气质的艺术创作,在各大展览会上得到巴黎艺术界的褒赞,被巴黎媒体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蔡元培称其“借欧洲写实之手腕、达中国抽象之气韵”。作为“中西融合”的重要实践者,方君璧这位美术精英,一直活跃于中国早期画坛与美术运动之中。


“颉颃楼”爱侣曾仲鸣、方君璧夫妇


“颉颃楼”爱侣曾仲鸣、方君璧夫妇


此时的张大千六十六岁,鬓角胡须已是斑白。客居他乡多年,却依然不忘日日读诵经书,从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绘画的灵感。方君璧在画面中结合了西方学院派的自然主义传统和印象派丰富的光影幻变,显示出对于肖像画娴熟的艺术表现。画面上张大千的脸部细节具体而传神,仿佛能真切感受张大千正凝神读书的神情,而衣纹线条则比较简略模糊,一袭月布长袍,依然仙风道骨。绘画在一张日本纸上,更为加深了这种层次。


六十年代中期的张大千


六十年代中期的张大千


(责任编辑:小苏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