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漳州市民纷纷背着相机去寻幽留影
漳州版“三坊七巷”——文川里走过数百年,而今面临拆除,本报连日来关于“文川里”的报道引起漳州市相关部门的重视,昨日,漳州市文物局局长张祝发明确表态:文川里的古迹将就地保护,并将与开发商协调衔接,明确多座文物点的保护范围。
据了解,10多年前,开发商就已拿下包括文川里在内的江滨一带的地,这几年里,已陆续建起了江滨花园一、二期,此次征收文川里的房屋,就是开发商将开发建设江滨花园三期。“这一片,居民有的已经搬出去了,有的已经改造了。”江滨花园三期建设指挥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文川里很大一片,有保护价值,已经明确要保护了。对方透露,政府已经明确保护修缮可园,是不会拆的,至于其他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是否要保护,如何保护,得问文管部门。“你们的报道我看了,很好,这是在做好事”漳州市文物局局长张祝发明确表示,文川里的文物点,肯定不能拆迁,文物点哪一级的,保护范围在哪里,按照范围内保护。以后怎么做,还要看具体实际情况,逐级报批。
张祝发说,他上周已经安排工作人员到文川里实地摸底,普查文物古迹,并让他们拿出一个保护意见,给芗城区政府。
张祝发说,目前,文川里有关文物点采取就地加强保护的原则,修缮问题还得一步步来。
漳州市文保所所长张长水也表示,可园是市级文保单位,肯定要保护;国家文物普查登记点,魏厝和郑宅,有列入名录,三个点较为集中,应当要形成整体性保护。
张长水透露,文管部门之前挂牌的两个文物点,还要明确其保护范围,目前还在跟当地居民、开发商协调衔接中。
专家声音
旧城改造应兼顾文物保护
关于“文川里面临拆除”的问题,经导报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针对“城市发展”与“古城保护”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发表见解。
漳州知名学者李竹深:
城市的发展与历史文物的保护,历来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文物保护,说实在的要考虑,城市建设也要兼顾。
问题是,若只留下可园那块,太局限,范围太小。要留,周围环境也要尽量保护下来,不然周围都是高楼大厦,显得不伦不类。城市建设在所必然,怎么调解,就是关键。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