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漳州版三坊七巷面临拆除追踪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3-12-04 来源:东南网 作者: 张韩丰 廖珍妹 张伟华
标签:


漳州知名学者许初鸣:


漳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如果文川里这次再拆迁,漳州就再失去一处重要的历史街区,是无法再弥补的。文物也要保护,城市也要发展。这两个没有矛盾,当然也要找最妥当的办法。


芗城文史专家庄宗沛:


这一片很集中,很有历史文化底蕴,吴宅,钱宅,魏宅,中西结合的建筑,还有一些庙宇,很多都很有价值,我个人认为这一片都保护下来,对历史考古都很有好处。


漳州作协主席青禾:


我小时候就住在那里,小学也在那里读,很有感情,我个人是感觉它甚至比漳州古街还有味道,要是能保留下来,那是最好,那儿清末民初的建筑比较集中,若是拆迁,就消失了。


闽南师大教授郑镛: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对一些具有历史影响的建筑,要加以保护,并尽可能将周边的附属建筑一并保留,否则就会成为孤岛文物,无法体现历史风貌。


文川里那片,有市级文保单位魏厝,郑宅等,若只把可园保护下来,就相当于成了个孤岛,没意义,不好保留。漳州蔡竹禅故居就是例子,被天下广场圈住了,水都排不出去。文川里是一个片区,单独一个点,是保不住的。


政协委员陈南漳:


若是将可园周边的古宅重新整理修缮,把文川里这一片都打造成美丽的花园,作为漳州的新旅游点,绝对是好的,当然这要文物部门出面来保护。


文史专家陈乔森:


文川里是漳州市芗城区里尚保留原始风貌的一片老街区,而且这一区域里一些老建筑的建筑风格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中西合璧,具有跨时代跨地域的特色,是漳州其它街区所没有的。我个人认为,最好是有关部门提出修缮保护方案,将文川里有价值的一片作为旅游景点打造起来,文物保护本身就是经济建设的一个表现。


人大代表刘建生:


文川里的明清古迹,较为集中,文物点较多,很难能可贵。而且那边住着很多达官贵人、名人名家,更应该要保护起来。单单靠民间保护是不够的,而开发商是以利益为主,所以政府要协调好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的关系,可以把单纯的保护变成一种经济与保护并存的关系。


快刀短评

但愿“许地山故居悲剧”不再重演


“文川里”火了,成了漳州许多市民茶余饭后的话题;“文川里”火了,许多漳州市民纷纷背着相机去寻幽留影。


关注“文川里”,事实上是对近10年多旧城开发的反省与担扰。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漳州拥有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革命遗址和近现代名人史迹,但不少文物古迹却因发展经济、城市开发而被毁。


如10多年前,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代表性建筑东城门于深夜被有关单位违法拆除;如多年前,漳州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文物管理部门依法干涉的情况下,仍强行拆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芗潮剧社旧址。


最为可叹的是,就在10年前的2003年10月,在文物保护部门的干涉下,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位于新华东路的市级文保单位——许地山故居仍是被开发商的推土机无情地摧毁,故居荡然无存,瓦砾遍地。


经媒体多次曝光后也仅仅罚了开发商1万元,重建之事,经市长办公会议通过,责令开发商用原构件,择地重建。至今已10年了,开发商早就跑了,许地山故居仍不见踪影。


如今,有关部门表态了:“文川里暂缓拆除,里面的文物点将就地保护。”相信这话能落在实处,但愿“许地山故居悲剧”不再重演。


老街里,一些危旧的民房需要改造,我们理解,也支持,但是有关部门在旧城开发中,也应同时多关注文物古迹的保护。


正如许多专家学者所言,古城是不可再生的,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海峡导报记者 张韩丰 廖珍妹 张伟华 文/图)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