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上海,或许再难找到一条路,像陕西北路这样,名门云集,中西交融。仅新闸路到巨鹿路一段长约1公里的马路,就有名人故(旧)居、典型风格建筑、历史遗迹等20余处,其中,分量最重的无疑是有“民国第一家族”之称的宋...
老宅“铁门”能否打开
在俞亮鑫看来,如果能向公众开放宋家老宅,将使陕西北路真正发挥其国家级“历史文化名街”的作用和影响力。
他告诉记者,陕西北路201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但众多历史文化遗迹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对外开放,笼罩这条街更多的是闪烁的霓虹和热闹的人流。要真正让这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闪烁光芒,开放宋家老宅能发挥“一棋走活,全盘皆活”的作用。“宋家老宅是这条路上最耀眼的明珠,不仅能挖掘出上海这条历史文化名街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分量,而且能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的标志性景点发挥其应有作用,也能对两岸关系产生积极影响。”俞亮鑫说。
一些宋氏家族研究专家认为,全国目前虽有多处孙中山、宋庆龄的故居,唯独没有一处作为“民国第一家族”宋氏家族的故居对外开放。论历史文化地位,这幢位于上海陕西北路的百年花园别墅无疑是最合适的,一旦对外开放,可以展出许多“民国第一家族”的历史文物、图片影像以及家具摆设,也能勾连起众多时代的风云。
后 记
事实上,宋家老宅的生存现状,并非个案。不少名人故居、旧居都面临着保护、利用和开发的困境和尴尬。
以宋家老宅所在的陕西北路为例,记者了解到,2008年,上海市静安区委、区政府结合区域名人名居众多的特点,提出“以陕西北路为重点进行名人名居保护性开发”的规划。2009年,静安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启动“静安城市文化印记——陕西北路名人名街”项目,对陕西北路部分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及外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但如何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做好利用和开发,在利用和开发中做到更好的保护,则是难中之难。
由于历史原因,名人故居、旧居的产权形式比较复杂,产权模糊、不明晰,有些属于公房,归政府所有;有些属于私房,归个人所有;也有些两者兼有;还有些不清楚。属公房,由国有单位使用的保护工作比较容易进行。属私房,保护经费的投入和维修管理面临很多实际困难和问题,缺乏政策法规的支持。两者兼有的,保护就更难。
为了方便公众了解陕西北路人文历史文化,静安区在陕西北路600号源创创意园区设立了“陕西北路名人名街展示咨询中心”。同时,开发了部分景观点的文化休闲功能,有条件地开放部分景观点让公众参观,让市民能走进“历史老屋”,触摸老上海的生活细节。比如,在文化遗产日等特定节庆日开放西摩会堂、何东旧居、马勒住宅等。
不管怎样,让名人故居、旧居保持生命力,关键在于处理好保护、利用和开发的关系。其中,既要防止无节制的开发,防止影响和伤害保护的开发,防止过度商业化的开发,也不能只保护、不利用、不开发。我们相信,铁门深锁成会所,不是百年老宅的最佳归宿,也不会是其最终归宿。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