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收藏 > 正文

佛像市场稳中有升 元以后造像仍是国内收藏重点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6-23 来源: 《艺术银行》 作者:文 王瑾

摘要: 近年来,佛教造像的魅力已经开始吸引无数国人的视线,其不但体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成为人们忙碌之余的精神寄托。对于国内收藏界而言,元代以后的佛像仍然是收藏的重点。


  北周 石灰石雕“一佛二菩萨”造像龛(香港苏富比)

北周 石灰石雕“一佛二菩萨”造像龛(香港苏富比)



  佛像拍卖的两轮高潮

  今年的艺术品市场有所回暖,而秋拍中金铜佛像的高价成交似乎预示着接下来的市场会更加火热。一西平措谈道:“佛像市场的第一轮高峰期出现在2006年至2008年,2009年到2011年市场有所调整,从2012年开始市场又开始进入第二轮高潮。今年到明年是佛像市场的第二轮高峰,可能在2015年又会经历一个调整时期。”佛像拍卖经历了6年的风风雨雨,其中既有高潮又有市场低迷的时候。从2006年起至今,佛造像拍卖从总体上呈现出平稳上升的态势。

  在第一个高潮阶段,内地有很多家拍卖公司都加入了佛像拍卖这一板块,如保利拍卖、嘉德拍卖等,其中瀚海拍卖设立的佛像专场的表现很有代表性。2006年,是内地佛教艺术品市场开始运作的初期。北京翰海推出的“永乐气象——明初宫廷鎏金铜佛像和法器”金铜佛像专场,成交的7件拍品中,有6件成交价过百万元;2007年,又相继推出“经辩”和“菩提主义”金铜佛像专场,成交率均在80%左右;2008年的“拈花微笑”“善乐之邦”金铜佛像专场和“大势至——中华宗教雕塑艺术瑰宝”汉传佛教造像专场,共推出307件拍品,总成交额1.3亿元,其中一件“明代铜漆金西方三圣佛立像”以918.4万元成交。2008年整个内地艺术品市场因国际金融危机的牵累遭遇严重冲击,加之大量赝品冲击市场,造成市场混乱,使得整个艺术品市场处于盘整阶段。佛像板块能在这种环境下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证明内地藏家对这一板块的接受度很高。

  2009年无疑是市场的休整期,2010年至2011年,佛造像拍卖开始稳中有升,终于在2012年出现了以金铜佛像为代表的市场逆转,其中以瀚海拍卖和嘉德拍卖为代表。2012年秋季翰海推出“金粟神光——比利时私人珍藏佛造像”专场,35件藏品源于藏家40余年的收藏,成交率高达100%。同年,中国嘉德秋拍“盛世佛缘——金铜佛造像精品”专场的成交率也达到了82.48%,给处于调整时期的艺术市场带来一丝暖意。

  而2013年春拍,翰海推出“五觉-金铜佛像”专场,95件拍品100%成交,总成交额为9103.4万元。北京保利推出“自在菩提”——中国金铜佛造像、唐卡专场,成交额为5777.03万元。中国嘉德的“盛世佛缘——金铜佛造像精品”专场成交额为5083.69万元,成交率为84.08%,从中可见市场的稳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市场中关注佛像的人越来越多,这得益于多年来的市场培养。虽然之前2006年至2008年市场曾出现一轮高潮,但一些藏家是跟风购进,他们觉得带宫廷款的明清宫廷造像价格应该高,实际上还没有真正领会佛教艺术品的真正价值。这几年,国际藏学研究兴盛,艺术机构、学者所做的研究为艺术品市场提供了专业的理论基础。各大拍卖行也通过不同的专题拍卖对藏家进行引导和培养,帮助人们认识什么样的佛教艺术品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因此如今出现第二轮市场高潮也在情理之中。

  有别于国人审美喜好的东南亚市场

  东南亚的佛教国家比较多,这些地区佛像收藏市场的收藏人群和审美文化与国内均有所区别。根据一西平措介绍,东南亚的佛教艺术收藏在国际上一直比较稳定,现在市场稍有滑落但是仍有其市场空间,国际市场将其看作纯艺术品的比较多。“因为中国人对东南亚佛教艺术还不是特别了解,而且东南亚佛像的面相不是中国人所熟知和喜爱的,普遍是高挑的眉毛,脸型较瘦,与中国人了解的佛与菩萨丰腴、圆润、慈悲的面相有一定的视觉差距。所以,东南亚的佛教艺术在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广泛的市场,收藏人群以欧美为主,如柬埔寨吴哥的石雕艺术。泰国的金铜造像在泰国本地和欧美有一部分收藏人群。对于国人比较熟悉的藏传佛像的收藏,从全世界范围看实力最强、收藏数量最多的则是瑞士藏家。”

  从地区上看,南亚把印度作为主要的线索,以早期佛教艺术为主。但我们今天讨论东南亚艺术的时候,不见得是佛教艺术,对于印度来说反而印度教雕塑更多一些。如今常见的东南亚艺术主要包括印度、尼泊尔、孟加拉、柬埔寨、泰国,缅甸也涉及到一小部分。

  从欧美国家历史悠久的东南亚艺术品拍卖中可以看到,纽约苏富比从1967年就开始有东南亚的造像专场,纽约佳士得紧随其后,大概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此后两大国际拍卖行的类似东南亚专场一直在纽约延续下来,常见的说法不是“佛像艺术专场”,而是类似“印度、喜马拉雅和东南亚艺术专场”的称谓。直到今年,纽约苏富比中断了这一专场,将其改为展销活动。一西平措认为:“这样做首先是资源枯竭造成的,如果不能达到一定的数量,举行拍卖会比较辛苦;再者因为作品价位较高,拍卖行可能也把握不太准。之前,拍卖行也以这种形式做过当代水墨等类作品的展销,效果非常好,但是秋季推出的佛教艺术品展销收效甚微。”

  而纽约佳士得2013年秋拍“东南亚及中国西藏造像”专场仍在继续。其中,23厘米高的尼泊尔立像以29万美元成交。一件银质大威德金刚以26.7万美元成交。全场最值得期待的一件9厘米高的斯瓦特造像以17万美元成交。132厘米高的尼泊尔木雕,以15万美元成交,从中可见尼泊尔佛像涨势喜人。

  对于国内收藏界而言,元代以后的佛像仍然是收藏的重点,比如前些年人们热衷的明代永乐至宣德时期的佛像艺术品,或者16至18世纪清代宫廷金铜佛像。收藏早期具有汉地特色作品的人较少,比如11至13世纪帕拉时期的金铜佛像和产自克什米尔、达拉克一带的佛像,原因在于大多数人对这类佛像不太熟悉,对其价值不够了解。看来,国内藏家对于高古佛像文化价值的认知仍有待提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类金铜佛像的收藏形势会更加明朗。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