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伴随着家园的变迁、文明的跃升、人生的转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刘明秀成了是世界上收藏俄罗斯艺术品最多的中国人。他现藏有俄罗斯当代油画、版画、雕塑和民俗、民间艺术品7000余件。
原标题:城镇化成就一位民间收藏者的艺术人生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和能量积蓄,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这一数字还在被快速刷新。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伴随着家园的变迁、文明的跃升、人生的转折。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次历史转变,只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才能书写出这样一个传奇的故事。
民营馆主收藏路
刘明秀可能是世界上收藏俄罗斯艺术品最多的中国人,他拥有着中国最大的私人艺术展馆,现藏有俄罗斯当代油画、版画、雕塑和民俗、民间艺术品7000余件,其中不乏俄罗斯近现代百位杰出画家的优秀作品,还包括俄罗斯世界级艺术大师伊格尔·奥勃洛索夫先生的多幅油画作品等。
1988年刘明秀开始迷恋上收藏的时候大家叫他“捡破烂的人”,几年后有人用“不合时宜的人”来形容他,昔日媒体称他为“唐·吉诃德”式的收藏者、“文化狂人”,2002年《人民日报》以“黑龙江上架‘桥’人”为题来描述他。如今,他是俄罗斯艺术界家喻户晓的人物,更是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
从这些评价中不难看出一位私立艺术馆馆主的收藏路经历了不少坎坷。“我以前常说自己是一个单打冠军,没有背景、资金、外援,完全靠着这份热忱和毅力坚持到今天。”刘明秀说道。
曾经的他只是黑龙江省黑河市一个普通贫寒的工人家庭的孩子。1964年生人的刘明秀18岁便开始了离家打工的生活,高中毕业后他在黑河市逊克县库尔滨电站做电焊工、搬砖头、开吊车,在林业厂当工人。“我来自中国最底层、最普通的家庭,生活在一个物质、精神都极度匮乏的年代,改革开放让我这样的普通人有机会走出国门看外面的世界。”
20世纪八十年代末,刘明秀随着边贸开放同许多中国人一道,来到黑河对岸的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经商。似乎天生有着对艺术品敏感的嗅觉,就像当年在电站爆破时无意中看到很多裸露的树根进而开始从事根雕一样。在别人忙于用国内的轻工百货品置换电动剃须刀、裘皮大衣、军用望远镜时,他却被那些流散贱卖的民间艺术品所吸引。“当时只是觉得那些东西特别有魅力,从爱不释手到一发不可收拾。那时候换回很多民间、民俗艺术品。”刘明秀指着他身后的超过百岁的老缝纫机、装碳的熨斗、手工编织的灯对记者说。
与一般的收藏家以自我欣赏或是投资藏品为目的不同,刘明秀认为这些藏品不属于他自己,他更愿意做一个收集者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些美丽的“文明化石”,所以即便再贫穷,他也没有变卖过一件藏品。1994年,他在黑河创办了第一个俄罗斯艺术展览馆,将藏品展示给世人。
城镇化成就艺术人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正向更加现代化的方向迈进。给刘明秀感触很深的是哈尔滨这十年来城镇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发展都在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虽然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尽善尽美的保护,但是人们已经逐渐有了保护特色建筑和传统文化的意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品也更加受到重视。正是得益于哈尔滨的城镇化建设,刘明秀的收藏事业也找到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2004年,随着哈尔滨太阳岛公园三期工程的建设,刘明秀的俄罗斯艺术展览馆从黑河搬迁到哈尔滨,它也成为哈尔滨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的一个文化地标。“搬到哈尔滨的十年,我的收藏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有很大的飞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得益于哈尔滨松北区政府和太阳岛风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2005年我们成立了俄罗斯画家村,引入俄罗斯当代青年艺术家来哈尔滨写生创作。”
刘明秀有意识地请俄罗斯画家对哈尔滨一些极具中国特色的城市符号进行写生,然后将哈尔滨的风光带回俄罗斯展览。“最近我们在西伯利亚举行了这些作品展,每一幅画描绘的都是中国的哈尔滨。我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很多人没来过中国,他们通过赏画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
多年来,刘明秀和他的展览馆获得了国内外很多荣誉,这是国内唯一获得国家文博大奖的私立艺术馆。俄罗斯外交部授予刘明秀一枚珍贵的国际合作贡献勋章。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做成了一件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刘明秀认为,时代背景加地缘优势让他做成了天时地利的事业,首先,改革开放让他有机会踏出国门,中俄两国边境的贸易市场为他的人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其次是,城镇化的建设使得城市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逐渐注重文化的保护和交流。在政府的帮助下,才使得他的展馆从黑河搬迁到太阳岛风景区,从而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今年正值这座艺术馆建馆20周年,记者采访刘明秀时,他正在为馆庆重新装修。“清理库房时几次激动得想哭,看着一些久未蒙面的藏品就像和老友重逢一样,我都能想起当年它背后的故事。这么多年的付出都值得了,我知道自己想要的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不是豪车和别墅能比拟的。而这种愉悦又能通过展览带给别人,我觉得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