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卡在拍卖场上并不常见,刘益谦花费“天价”买下的这幅唐卡价值何在?“天价”唐卡的出现,是否会带动国内唐卡收藏热?部分专家认为这种趋势是肯定的,也有观点认为唐卡收藏不太可能普及。
原标题:天价唐卡和唐卡收藏热(图)
前不久,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上,刘益谦以总价3.48亿港元拿下“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国外拍卖行的最高纪录。这距离刘益谦豪掷2.81亿港元拍下斗彩鸡缸杯不过半年时间,一时之间“土豪”“有钱”“任性”等调侃都聚集在刘益谦身上,连刘益谦也在朋友圈上叹道:“硬从老外手上夺爱,三亿多港元落槌,好辛苦。任性!”
唐卡在拍卖场上并不常见,刘益谦花费“天价”买下的这幅唐卡价值何在?“天价”唐卡的出现,是否会带动国内唐卡收藏热?
艺术品如油画、国画,奢侈品如珠宝玉石、钟表等在拍卖场上较为常见。对于大众来说,唐卡属于比较冷门的一类。据专家介绍,唐卡在以往的拍卖场上惯用的做法是放到民间工艺品场,或者放到佛像法器场,为了唐卡特设专场是极为少见的。
这幅“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此次拍出这么高的价格,其价值何在?
“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色彩依旧鲜明。据了解,该唐卡长3.1米、宽2.3米,通体以金线及五彩丝线绣成,以平金绣针法勾廓,堪称全球最罕见的巨型唐卡。唐卡右上角还能清晰地看到金线绣出的“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楷书,正中的红阎摩显忿怒相,怀抱粉红身的明妃毘院利金刚,明妃左腿缠绕红阎摩腰身,浑身透露着浓郁的宗教色彩,异常珍贵。
多数专家认同3.48亿港元花得物有所值,“首先,这幅唐卡在市场上是独一无二的,完全没有可比性与替代性。而且它是明朝永乐时期御制,赐给西藏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它的品相又保存得这么好,款识很清晰,非常难得。红阎摩敌刺绣唐卡传世仅有两件,另一件可能藏在西藏拉萨的大昭寺,不可能在收藏界流通。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画工,都是当之无愧的‘唐卡王’,无法用价格来评估它的自身价值,3.48亿港元是很理性的价格。”
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从宫廷御制、流传有序、画工、品样完美、用料等五方面来说,这幅唐卡完全值这个身价。这个“天价”能不能带来唐卡收藏热?
不可否认,每次拍卖场上的“天价”艺术品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业内的轰动,并引起收藏界对此类艺术品的关注。刘益谦以“天价”拿下“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是否会由此引发唐卡的收藏热?
部分专家认为这种趋势是肯定的。此幅唐卡的出现,绝对会引起其他藏家对唐卡的热情。好像鸡缸杯一样,肯定会有很多藏家想收藏。不过这幅唐卡绝无仅有,藏家不可能再收藏到这样高水准的唐卡,但其他有水准的唐卡还是有的。
也有观点认为唐卡收藏不太可能普及,其中一个原因是唐卡毕竟带有宗教性;其二则是在收藏界流通的唐卡数量不多,不足以形成一个很热的市场。天价成交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其价格只能作为某类艺术品的标杆和参照,单件的成交也不能代表此类文化艺术品的收藏热度和市场潮流。
12月18日,“朱见深的世界:一位中国皇帝的一生及其时代——成化斗彩鸡缸杯特展”在上海龙美术馆开幕。刘益谦说:“我办展览就是这个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了解鸡缸杯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而不是它的天价。外界希望从天价来关注我,对此我不屑一顾。我认为鸡缸杯是个划时代的东西。”另外,他还透露说,将于2016年为另一件天价拍品——永乐唐卡推出一个永乐年间藏传佛教文化展,其主旨仍在于传播传统文化。
在现实中,天价成交往往具误导性,给普通收藏者镜花水月不切实际的幻想。事实上,这类“高大上”的专场拍卖,与普通收藏者和收藏市场基本上是隔绝的。收藏需要的是日积月累的沉淀和对文化艺术品本身的认知和解读。收藏市场真正的繁荣,不是一场天价拍卖引起的业界狂欢,而是需要收藏者的清醒,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市场有序的流通。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