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收藏 > 正文

67岁老人30多年收藏2000多张结婚证书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2-03 来源:新华网

摘要: 今年67岁的张洪军粗略统计,他30多年来收藏了2000多张结婚证书,从乾隆年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每个时期应有尽有。张洪军说,婚书从古到今都是缔结婚姻的法律文约,折射出不同时代的色彩。


  原标题:开封一老人收藏2000余张婚书

  结婚证书是甜蜜爱情的象征和见证,在河南开封就有这样一位收藏幸福的老人。今年67岁的张洪军粗略统计,他30多年来收藏了2000多张结婚证书,从乾隆年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每个时期应有尽有。

  作为男女双方婚姻关系的法律凭证,结婚证书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特征,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是中国婚姻制度演变最直观的缩影,不同时期结婚证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虽然每张结婚证都是它独特的时代烙印,但不变的主题是爱情和婚姻。

  “不经过一番波折,两个人走不到一起。无论贫富贵贱,结婚都会有一纸婚书。”张洪军说,在他的收藏中,由官方颁发的“结婚证”,最早出现于清乾隆年间。

  “很多人认为,结婚证书就是薄纸一张,有什么看头?其实不然,细细品味这些结婚证书,可以看出许多门道。”张洪军说,婚书从古到今都是缔结婚姻的法律文约,折射出不同时代的色彩。

  比如旧时的婚书又称“鸾书”,写有男女姓名、生辰八字、祖宗三代名号,并贴有税票,封面有“天作之合,文定厥祥”等古语。新中国初期的结婚证以“奖状式”居多,四周由石榴等图案组成,部分省份还印有送子娘娘等图案。少数民族的结婚证书有的只用本民族的文字,有的则同时用汉语和本民族语言。有的结婚证书还反映了当事人的经济水平。张洪军说,以前,贫困人家是很少有结婚证书的,越是富有人家,其结婚证书的制作就越讲究。

  在张洪军收藏的众多结婚证中,他最珍惜的还是一张1974年的结婚证:结婚证书上,新郎名叫张洪军,新娘名叫余爱琴。

  “现在有的年轻人视婚姻如儿戏,我真的希望他们能来这儿看看,感受一下之后能认真对待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张洪军说。


(责编:陈珍珍)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