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银行卡小心惹祸上身 或将触犯刑法
摘要:
能否收藏他人银行卡,收藏都有哪些法律风险,以及容许自己的卡进入收藏流通领域对于持卡人会不会具有不利法律后果等问题,在收藏银行卡成为社会时髦现象的同时,也引起社会公众热议。
原标题:收藏5张以上银行卡就有可能犯罪A
为降低银行卡被克隆盗刷的风险,保障资金安全,2015年我国将全面推广金融IC卡,即俗称的芯片卡,银行磁条卡将退出历史舞台。
据报道,我国目前已发行30多亿张银行卡。退市后的磁条卡,数量极其庞大,按理说与收藏应挂不上钩,但现在却成为收藏界的“新宠”。
银行磁条卡含有大量信息,例如公民个人身份信息、账户信息等。能否收藏他人银行卡,收藏都有哪些法律风险,以及容许自己的卡进入收藏流通领域对于持卡人会不会具有不利法律后果等问题,在收藏银行卡成为社会时髦现象的同时,也引起社会公众热议。
●刑法规定,非法持有他人银行卡,数量较大的,构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收藏银行卡,可能引发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以及信息诈骗、信用卡诈骗、逃税等违法犯罪。甚至持卡人自己也可能被卷入官司。
收藏银行卡可能触犯刑法
收藏银行磁条卡行为是否合法,引起热议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禁止非法持有他人银行卡。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构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两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刑法中所规定的“信用卡”既包括借记卡,也包括通常意义上的信用卡,换言之就是通称的银行卡。对于“数量较大”、“数量巨大”的标准,司法解释也有明确规定,“数量较大”是指5张以上不满50张;“数量巨大”是指50张以上。可以说收藏爱好者很容易跨越这两个数量门槛。
花高价钱收藏银行卡,5张以上就有可能犯罪,不得不让人在收藏时三思而后行,有些人的收藏热情也难免因此荡然无存。
但解读我国刑法上述规定,便会发现并非所有的收藏银行卡行为都被禁止,刑法所禁止的只是非法持有行为,即用于收藏的银行卡来源不合法将可能构成犯罪。判定何种情形下收藏银行卡行为合法,主要在于判断行为人持有他人信用卡的依据是否合法。依据的合法性与所收藏的银行卡来源密切相关。因此收藏爱好者在购买银行卡时要问清卡的来源。
卡内信息会引发各种风险
银行磁条卡含有大量信息,包括公民个人信息、账户信息等,无论何人只要通过读卡器便会轻松获得。持卡人如果缺乏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将记载个人重要信息的磁条卡随意交给他人,将可能面临个人信息被冒用的风险。
有些人在网络上公开收购银行磁条卡的最终目的便是获取卡中信息,从而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信用卡诈骗、逃税等。可以说大量磁条卡的退休,为不法分子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提供机会。当前电信诈骗案件的高发就与大量公民个人信息被不当获取有关。
持卡人要小心惹祸上身
在此,本报提醒收藏爱好者要注意保护卡内信息,也提醒持卡人不应为追求经济利益,在未销户之前就出售废弃的磁条卡,或者随意丢弃磁条卡。磁条卡内个人信息泄露,持卡人虽然不会承担法律责任,但因不法分子利用卡内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还是会对自身带来不利影响,至少需要耗费精力撇清自己。
例如,据媒体报道,某知名歌星就因未及时注销磁条卡内信息,导致他人利用卡内信息冒用该歌星身份重新办理信用卡,透支消费上百万元。 (据《经济参考报》)
(责编:陈珍珍)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