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市场资讯 > 正文

广州上海有很多共性,为何上海办展远远领先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7-11-27 来源:金羊网(广州)

摘要: 广州曾有极具特色的本土当代艺术,不妨吸取上海发展的优点用于自身。《报告》指出,广州的本地艺术需要长足发展,必定也需要打造本地的艺术品牌。

原标题:文创产业成上海支柱产业 广州需要打造本地艺术品牌


今日美术馆


今日美术馆


第二届CAFAM未来展“创客创客——中国青年艺术的现实表征”现场


第二届CAFAM未来展“创客创客——中国青年艺术的现实表征”现场


广州上海有很多共性,为何上海办展远远领先


不得不说,上海在世博会之后的文化转型令人惊叹。2016年11月,上海全城大小展览连番开幕,呈现井喷状态。艺术人齐聚上海彻夜狂欢,似乎预示着这里即将成为下一个艺术世界中心的觉醒。据《广州当代艺术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15年,上海全市GDP完成24964.99亿元,仍位列中国第一。2014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的12%,从数据上可见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引领和支撑上海新一轮发展的支柱产业。


264个项目获得文创产业

扶持资金2.9亿元


上海文化艺术产业的爆炸性发展从何而来呢?当地政府的文化政策是一个地方非常重要的部分。比如说,政府可以释放大量的土地营建民营美术馆,民营美术馆盖大间就会有大活动。当然还包括资金的活络、政策的引导等等。上海目前拥有各级各类美术馆47家,办展层次逐年提高,国际大展越来越多。


《报告》显示,近5年来,上海市每年投入文化创意产业财政扶持资金2.8亿元,累计撬动社会投入160多亿元。上海市对文创产业的支持并没有止步于划地块、建园区,而是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投入进去。2015年3月底,国内首家真正开展艺术品保税展览服务的机构——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在浦东外高桥保税区正式投入运营。


2014年,上海修订完成《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实施办法》,从原来扶持公共服务平台创新转变为扶持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创新项目共举。从《报告》显示数据获悉,264个项目获得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扶持资金2.9亿元,市区两级扶持资金总量为4.1亿元,撬动社会资金投入21亿元。其中,针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更加突出,民营企业的项目占全部项目总数的68%,扶持金额占总扶持资金的62%。2014年上海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扶持32个文化交流与贸易项目,共计482万元。


在资金扶持这块,最庞大的莫过于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了。据统计,除实体书店试点项目外,201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共834项。


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

吸引了大批画廊和机构落地


《报告》显示,上海西岸是以上海徐汇滨江地区为载体打造的城区品牌。


2012年起遵循“规划引领、文化先导、产业主导”的总体开发思路,经过一轮建设,成功吸引了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香格纳画廊、艾克画廊、没顶画廊、马凌画廊、上海摄影艺术中心等优秀艺术机构入驻。在新一轮的发展进程中,西岸将进一步深化艺术品、娱乐传媒及文化金融三大核心产业板块的建设和发展。


目前,龙美术馆(西岸馆)已开馆,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进入试运营。文化与商业融合方面,2014年3月,民间机构积极探索文化商业盈利新模式,在K11购物中心主办莫奈特展,成为国内首次选址商场而非美术馆、博物馆的重量级艺术展,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观展人数达40万,带动商场营业额增长20%。


《报告》显示,以2016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为核心的艺术盛事已在上海引发轰动效应,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吸引了大批画廊和机构落地促进业态,整个艺术市场蓬勃发展。在5天的展期内,吸引了达32000人次的观众。此次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迎来了31家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线画廊,2000余件作品云集。他们一起组成了博览会的“全明星”阵容,作品方向主要为当代艺术。已知现场已售最贵作品价值达到1300万元人民币。


何以上海的办展次数远多于广州


《报告》称,在传统意义上来说,广州和上海有许多共性,从数据上看广州的办展面积远大于上海,何以上海的办展次数远多于广州呢?上海还是继巴黎和东京之后,全球第三个把世博会与迪斯尼双双揽入怀抱的城市。同作为中国的第一梯队城市,何以上海是品牌进入中国的首选呢?


从其它两份城市报告里也不难看出,城市的GDP并不是城市影响力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决定性因素。投资者和高净值人才愿意在一个城市投入时间和资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相信这个城市的“排他性”较于其他地区来说更弱,文化和资本在此有更大的空间进行交流与流通。


由2016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数据可以看到,31家参展画廊中仅4家来自于上海,而来自于北京的有8家。它们都是被良好的商业环境和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吸引而来,并在此落地生根。这包括了引导城市发展方向的文化战略,为保障交易双方利益和精神成果而颁布的法律与法规,给予企业信心的优惠的税收政策等,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


广州曾有极具特色的本土当代艺术,不妨吸取上海发展的优点用于自身。《报告》指出,广州的本地艺术需要长足发展,必定也需要打造本地的艺术品牌。


名家观点


我们应该要有体现自己文化属性、文化品位、文化追求的当代艺术。广州作为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对于当代艺术的发展,应该是十分好的土壤。目前在广州从事当代艺术的群体也有不少苗子,广州美院有一些,华南师范大学也有不少。广州不但要留住人才,更重要的是吸引更多人才到这里来,让他们成为“广漂”。不管是权威部门,还是相关部门的执政者,首先要理清一个概念,当代艺术不等于是与主流意识相左的。我们应该要树立起属于自己的当代艺术形象,要搭建更多让本土当代艺术家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赵利平


(责任编辑:小苏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