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忆起被别人捡漏的那件事情,国一男已经非常释然了:“你还能老占便宜吗?吃点亏不是坏事情。”国一男在2010年花3万多买到了一尊佛像,“满鎏金的,没有特别的脱落,只赚了几千块钱就卖掉了,如果留到现在怎么也得几十万,当时买的人就嘱咐我别透露出去是什么价格卖掉的。”他笑着解释说,当时不像现在的价值定位那么准确,买和卖没有那么多的规矩。
李文龙也坦言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了佛像的价值,国内拍卖行对佛像板块也越做越完善、成熟,在一级市场上钻空子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他认为捡漏都是偶然的事情:“有一次在日本看到一尊佛像,烟熏得黑乎乎的,只是在个别地方露出一些金色,当时买得很便宜,20万,回来用柠檬水擦过后发现竟然是满金的,这是真捡到漏了。”他建议新入手的藏家应找正规的古玩市场和优质的拍卖行,不能老是想捡便宜:“在你有很好的眼力和很好的人际关系的时候才有可能会捡到便宜。”
现在是买货的好时机吗?
“在微信圈子里,大家都在讨论前几日拍的这件2个多亿的永乐佛像。没有人说不值,因为这种东西实在没有可比性。”李文龙说在看预展的时候他就判断这肯定不是一件只值千万的佛像。“来源于欧洲的大藏家,保存情况完好,没有磕碰,现场两个大藏家争夺很激烈。我接触这个行业也有20年了,这么大的官造佛像真是第一次见,包括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西藏,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也只有布达拉宫下面珍宝馆的一件曼陀罗的坛城。”从市场表现及拍卖数据来看,去年春季到秋季佛像的价格涨了几乎一倍,从上一年的秋拍到今年的春拍,价格已经翻了两到三倍。“平均来讲,现在佛像的价格基本是10年前的5到10倍,现在只要是保存完好的佛像都在上涨。因为国内市场中造型精美、极富文化内涵的佛像多年来始终处于收藏小众化的状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李文龙预计过两三年佛像的价格依然会翻倍,同时也会带动唐卡和法器等佛教相关藏品的上涨。
今年秋拍,国内佛像市场再度升温,许多业内人士表示这是正常现象。“对于我们这些商家来说利润在减少,但是从藏家的角度看,现在的价格并不算贵,”李文龙认为,与同类板块平行相比,佛像的价格根本不算高。“都是宫廷里用的东西,宗教信仰鼎盛时期,皇家在佛教上花费的金钱和功夫要远比在瓷器上多得多,要讲究得多。15年前乾隆官窑的一个盘子,也就是几万元,现在都已经上千万了。好的佛像在15年前也要3到5万,现在也只不过是上百万的样子。这是上千倍与几十倍的增长对比,差距还是很大的。”他认为佛像价格上涨幅度正常,明代有款识的宫廷佛像全世界也不足200件,其珍贵程度堪比元青花瓷器,能在国内拍卖市场出现的更是凤毛麟角。“越精致的佛像上涨越快,品质稍差点的也有升值空间,但是升值幅度就会小很多。”另外,李文龙还分析高古佛像的升值空间会更大:“就是元代以前的佛像,颇受欧美人追捧,艺术水平高,存世量非常少,价格虽然已经很贵了,但是我认为还没有达到应有的价值。”
佛像价格持续上涨,一些藏家会选择在这个时机出货,所以在市场上也许能见到一些新鲜藏品,业内人士建议藏家要时刻关注市场表现。另外值得藏家注意的是,有损伤、有锈、有腐蚀以及水平比较差的工匠做的东西,价格还是上不去,没有太大的升值潜力。
如何选择一尊有潜力的好佛像
按照佛像的品种而言,有释迦摩尼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药师佛、地藏王菩萨、弥勒佛、白财神、黑财神、绿度母等等;按照佛教的传承而言,有藏密、汉传等等;按照佛像的材质而言,有金、铜、石头、木头、泥塑等等;按照佛像制作的朝代而言,有高古、中古、明清等等。这么多的区分方法让藏家怎么选择一尊有升值潜力的好佛像?业内人士为藏家提供了几点可借鉴的建议及分辨规律。
从朝代上来说。北齐、北魏的佛像多受到欧美人追捧,大多在海外成交。这是因为那个时期佛像的脸部、身体的骨骼、肌肉及衣服的纹路等塑造符合欧美人对雕塑的审美。但是在国内买北齐、北魏的佛像不太现实,一是牵扯到是否是国家保护文物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西方人收藏的东西很少能有机会进到国内,并且价格普遍已经很高了。除了北齐、北魏这类的高古佛像,元末明初的佛像也颇受追捧,可见明朝以前中古时期的佛像也是佛像市场的一个价值洼地。另外,现在国内市场上主要流通的是明清时期佛像,金光闪闪的表象特征也比较符合大众审美。因此,业内人士建议新藏家可以先入手明清或者唐宋辽时期的佛像,完整精美就好。
从品相上来看。首先要品相完好,没有毛病,如果是鎏金的,最好满金,不能脱落。另外看开脸,就是脸的韵味,包括眼睛、眼皮的刻画,刀工是否到位,表情能否打动人等。另外看腰肩比例、肌肉刻画。国一男拿出两尊佛像对比着介绍:“比如这个佛像的造型特别僵硬,手跟胳膊的比例也不到位。你再看这个,胳膊造型圆润,线条流畅,手指灵活,腰部的扭动曲线柔和,这都需要仔细对比、观察。”同一时代的佛像,品相造型是最关键的价值评估因素,价格会有几十倍、上百倍的差别。
从品种上来说。有业内专家指出佛像品种也是分析其价值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样的做工,稀有的佛像种类的价格就会贵很多。他提醒说:“比如无量寿佛就很常见到,如果有一个同样精美做工的妙音佛母在旁边,价格就会差上很多倍。”另外,假如是同样品相的释迦摩尼佛与无量寿佛相比,释迦摩尼佛的价格要高。“虽然释迦摩尼佛的量也很大,但是释迦摩尼佛受世人追捧者较多,这都是买家需要考量的因素。”
从材质上来分。业界普遍认为金铜、木质佛像是主流。如果在其它考量因素一致的情况下,鎏金的要比不鎏金的贵上几倍不止。木头的佛像因其外观有漆,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会相对难保存一些。所以,总的来说,金铜佛像是主流中的主流。另外,石刻佛像的真假辨别更为复杂、专业,而且大部分来源不明,考虑到文物保护因素,入手者偏少。
从传承、地域上来说。从佛像的拍卖市场上不难看出,藏密或者官造的佛像拍卖成绩相对较好。另外,中原佛变化少、造型呆板,工艺水平也不如藏传,价格也因此相差很多。
从尺寸上来说。李文龙认为藏家没必要过分追求尺寸,主要还是看品相及精美程度。当然,“相同基础之下,一般来说尺寸越大的越好。”
对于新入手的藏家,业内行家建议应该多看书、多看拍卖,多对比研究。另外重要的一点是警惕假货。“有一种造假方式,佛像是新做的,但是上面的锈或者是部分残片是从老佛像上移植过来的,这个还是很容易唬人的,必要的时候可以用仪器进行检验。”对于一些新入手的爱好者,业内人士认为在前期还是应该以观察为主,不要盲目购买,“最好在专家和懂行的朋友的引导下购买为好,多看少动,买的话还是先买一些小的东西。”另外,新藏家也应该选择好买佛像的地点,地摊货肯定不靠谱,多选择去一些正规的场所,比如拍卖行和正规的商家。没来源、不可靠的佛像不要盲目去买。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