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艺术品淘宝 高温持续
摘要:
近几天,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流散于海外100多年的7根圆明园石柱,有望于9月回国。而促成此事的是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与挪威卑尔根KODE博物馆。
也正是看中这种差价和利润,海外艺术品的购买者以投资客居多,据程庸介绍,组团去国外淘宝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介入艺术品投资的民营企业家,以中小企业为主,个别企业家本身就是收藏爱好者,而做古玩艺术品买卖生意的比真正收藏的人还多。中国民间热钱涌向流失在海外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也是顺应艺术品流向富裕地区的趋势。国内艺术品市场近年来的成交量越来越大,所以吸引了大量珍品从海外回流。对于海外收藏家而言,一方面由于中国艺术品近几年市场行情好,愿意将作品放出来;另一方面,随着老一辈收藏家逐渐退出,年轻一代继承者的兴趣和爱好发生转移,将以往的藏品推出市场。
海外淘宝陷阱 策略与趋势
海外淘宝泥沙俱下、陷阱重重,一定要具有专业的眼光,收藏应该是理智的行为,必须以文化的积淀和对文物的敬畏作为收藏前提。
亚洲艺术周主席亨利表示,收藏界对亚洲艺术品市场的关注和了解连年升温,而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的买家也越来越国际化。“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全球顶尖的艺术商和藏家,将最好的亚洲艺术品拿出来展示交易,这就是亚洲艺术周的魅力所在,亚洲艺术品的热潮还将继续。”亨利说。
梁晓新认为,海外淘宝在过去有过高潮,在未来仍旧不会消除。梁晓新介绍,从欧美市场来看,目前中国艺术品的主流仍集中在瓷器和佛像两大门类,这两个门类在国外的收藏、交易都很成熟,未来应该还是以这两个门类为主。青铜器虽然在最近两年出现热潮,但海外的供应量不足以形成市场潮流,此外,青铜器在国内的流通受到管制,更难在内地呈现交易热。
程庸则介绍,从海外淘宝的人员构成上说,在以往的淘宝队伍中,以文化和鉴赏水平偏低的企业家和艺术品经纪人为主,很多人对文物的了解不深入。但最近几年的新增人员中,文化知识高,年龄相对年轻,以知识为支撑,海外淘宝从根本上回归理性,少了一些盲目抢购行为。程庸尤其强调,花过多的钱抢夺流失海外的中国艺术品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尤其是对于一些本身是在战争中被掠夺的艺术品,用高价回购,本身就是纵容外国人对我们进行二次侵略。
不过,很多业内人士也表示,随着信息流通的快捷,海外捡漏的可能性逐渐变少。长期往来于日本的张先生如此表示,如果完全抱着淘宝的心情,要买便宜且很好的物件比较难,日本对中国文物的理解根深蒂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物件的价格、价值都是经过认定的,如果是真的,价钱也不会很便宜。
此外,专家表示,海外回流文物并不都是真品和精品,近年来,鱼龙混杂的赝品文物回流现象愈演愈烈。很多中国内地制造的赝品,在中外古董商勾结串通下,经过海外小拍卖公司或者国外古董店之手又流回国内。“过去20年,海外赝品经由不同途径,洗白回流国内,甚至成为拍卖图录封面或封底的事屡见不鲜,购买海外回流文物,还要擦亮眼睛。”程庸告诫海外淘宝人。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