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当代艺术“抱团化”发展渐成趋势,且不说中外艺术史上由来已久按地域或者艺术表现特点来划分的团体、流派或多或少都有密切的联系,也不必说国内各画派、各地目不暇接的主题展、进京展,单单从近几年中国艺术家出...
中国当代艺术“抱团化”发展渐成趋势,且不说中外艺术史上由来已久按地域或者艺术表现特点来划分的团体、流派或多或少都有密切的联系,也不必说国内各画派、各地目不暇接的主题展、进京展,单单从近几年中国艺术家出征海外艺术节、博览会的媒体报道铺天盖地而来,俨然一股中国当代艺术“称霸全球”的态势。这一潮流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中国艺术市场影响力的强大,一方面造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同时也是一部分艺术家 “出去”镀金的需要,令一方面更是国外主办方为了讨好中国艺术市场而使的“烟雾弹”。
国外艺博会一片红火,国内也不甘落寞,在中国当代艺术占领了军械库,又成为艺术巴黎主宾国后,亚洲艺术盛宴也拉开了大幕。影响力较大的比如五一期间的艺术北京、五月中旬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搁置一年又重新“开张”的上海艺术博览会等,除去这些,各地政府、文化部门举办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节、博览会就更如黄河之沙,不值一提了。
中国的艺博会发展至今也二十个念头了,虽然与国外成熟的艺博会相比有差距,但是他是年轻的,有活力的,也是值得塑造的。中国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常说“大浪淘沙”,草草上马的一些艺博会在经历一番小打小闹后都偃旗息鼓,唯有组织方规范化的管理、成熟的组织架构,质量较高的参展画廊和雄厚的藏家市场三个方面才能使一个艺博会持久并有影响力的举办下去。
市场主导艺博会
目前政府文化部门主导的一些艺博会数量庞大,但是主要目的在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吸引投资为目的,这类展览、艺博会出发点是好的,但展现出来却是畸形的,一旦没有投资产生的GDP,政府资金支持断了,这类艺博会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最显著的例子应该是宋庄艺术节,我们常说艺术博览会就是艺术的集市,2005年开始举办的宋庄艺术节,由于当时的经济、场地等因素,第一届现场真是如农村的赶大集一样,展览地点都选在了马路两边。随着宋庄当代艺术的影响,通州区政府开始着力打造宋庄的文化创意产业,2010年的宋庄艺术节堪称声势浩大,当年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政府的换届,和一直伴随着政府对于宋庄当代艺术的过多介入的诟病,2011年宋庄艺术节开始走向下坡路,有特色的向日葵艺术节在也因政府的介入开幕式当天还未开始便夭折了。当代艺术前沿阵地的宋庄艺术节还是要切合实际,按自己的路子来。
市场主导的艺博会不仅在生存力还是影响力都是可以叫得出名字的,巴塞尔艺术展选在香港,主要原因就在于地理位置优越,汇集了全世界的藏家;另一方面免税政策也使香港成为一个艺术品集散中心,这一点内地是无法比拟的。另外国内的艺术市场虽然繁荣但仍是投资为主,并未形成全民收藏的热潮,这一点香港的美育教育也使得香港本土收藏走在了大陆前列,只有市场化运作的艺博会才会形成良性循环和被参展商、买家认可。
国际化道路漫长且阻
当下艺术界“国际化”这个词被用烂了,尤其是展览活动,似乎举办个活动不拿来借用一下,不邀请些国外艺术家就不够上档次,除了国际画廊带来的作品外更多的还是主办方邀请为主,虽然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大佬收藏艺术品不缺钱,但是中国人自古有自己的收藏体系和结构,西方画廊带来的往往是在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师作品,但这些已不是西方艺博会的主角。往往现在国内的艺博会销售最好的是青年艺术家的成熟作品,而西方画廊的作品则少有人问津。
目前来看中国艺术博览会走向国际化也是服务于本土的过程,马上开幕的2014艺术北京的理念也是立足本土,服务亚洲。艺术北京创始人董梦阳在做艺术北京时谈到:我们希望中国带领亚洲的形象出现,想看欧洲的艺博会去巴塞尔、Frieze,要看亚洲是不是可以在北京呢?这是一个理想,当你完整亚洲时先得完整中国,我坚信未来能够整合最完整的亚洲的面貌,但今天还很难做到,现在能做到的是先完整一下中国,在这之前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希望艺术北京能够服务或者培养占全球1/5人口的市场,带领他们走进艺术市场,走进艺术、接触艺术、喜爱艺术、收藏艺术,这么一个格局形成的时候,我想亚洲它就会自然而然形成。虽然我们的高楼大厦很多硬件都很国际化,但是软件还在一个初级阶段,我们得一点一点来,所以艺术北京有时候还在一个教育或者引导的工作上。”
2012艺术北京现场程昕东艺术空间负责人程昕东则认为:坚持国际化很难,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从建立到现在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还很不成熟,既然是本土博览会就要有自己的特点,不一定非得在形式上国际化,但视野一定是要面向国际的,本土做好了,各方都参与进来,国际化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拍卖二级市场“助力”本土艺博会
拍卖行作为二级市场,出现在艺博会上是个奇怪的事情,因为艺博会应该是一级市场的推动者,中国的一级市场画廊业本身就是薄弱环节,在艺博会中还要面临资本介入下的拍卖行的夹击,其实在现在中国本土艺术市场并不成熟的前提下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董梦阳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原因在于中国一级市场的关注度远不如二级市场,比如我们市场会看到哪个拍卖公司哪件作品又拍出了天价,而哪家画廊运营的如何则鲜有人关注,而且很多收藏家最先接触艺术品是从拍卖行开始的,对于画廊是陌生的。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融合起来,把关注二级市场的群体吸引到艺博会上来带动,对一级市场的宣传、推广也是董梦阳的初衷:“在艺术北京上可以见到拍卖行的身影,因为我想因地制宜地做,希望利用拍卖行的影响力来让大家关注一级市场,当然我们也会控制拍卖行的展位,不能太喧宾夺主。我们希望让艺术圈各环节,包括画廊、拍卖、媒体、展览、非营利机构、衍生品、赞助商等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共聚一堂,相互交易与交流。我相信中国有一天一定会一二级市场很分明、各司其职。但在界定还没有那么清晰的今天,我们仍处于一个广泛撒网的阶段,总想一步就与国际接轨是不现实的。”一级市场画廊行业也不必要担心市场被抢夺,毕竟艺博会只是一个平台,运营还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在艺博会上提供优质的作品,把自己推销出去才是画廊在艺博会上生存诀窍。
虽然中国的艺术市场呈现一片大好、全民收藏之势,但是它的机制是畸形的,艺博会在中国也算不上主流,一方面拍卖占据了大半市场,另外新的销售渠道艺术品电商汹涌来袭,还有艺术家往往跳过画廊中间环节直接卖掉作品,所以画廊的销售在艺术市场所占份额极小。我们无论从横向地域还是纵向时间上来看,艺博会发展至今的主体仍是画廊,如何扶植和培养画廊是当今本土艺术博览会最需要关注的。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