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市场资讯 > 正文

艺术签约机制三阶段 利弊难厘清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5-13 来源:收藏投资导刊

摘要: 艺术签约为何从潮流演变成如今的残花败柳?艺术签约机制的三个阶段分别是什么?对于艺术签约机制艺术家和画廊分别如何看待?各自有何见解?艺术签约机制又存在哪些利弊?且看下文分解。


  艺术签约机制之艺术家说

  艺术签约机制之艺术家说李达(化名)与画廊的签约经历可以说是当前比较主流的艺术签约机制的代表。作为一名80后的职业艺术家,李达虽非出自专业艺术院校,但自大学期间就曾多次参加展览的履历,还是使其在2011年得到了一家四川画廊的青睐,并在与之合作的一次展览之后,开始了关于双方签约的交流。

  起初,李达并未萌生过与某家艺术画廊签订短期“卖身契”的打算。自小家境不错的李达之所以选择艺术行业,完全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并没有太多地考虑过从事艺术创作之后的生活问题。在刚刚接到画廊抛出的“橄榄枝”时,李达也曾有过顾虑。“签约会不会在创作思维上限制自己”是李达最大的担心,但在之后的接触中,李达被这家艺术机构的诚意所打动,最终与画廊签订了3年的代理合同。

  据李达自己说,这份合同对于双方的限制比较少,尤其在自己的创作方向层面,画廊只是与之签订了架上绘画部分的合同,并没有限制其在其他艺术创作领域的探索。如今的李达对装置、雕塑等艺术形式都有所涉猎,并借助这类作品,参加了数个非签约画廊的展览。可以说,这是一份相当自由的合同,当然,在与销售有关的作品创作方面,画廊仍是最大的受益方。

  如今,3年的合同即将到期,李达又为是否与画廊续约而犯难。一方面,签约期内画廊为其解决生活问题使作为年轻艺术家的李达获得了所希望的最佳创作环境,毕竟,生存不再是困扰自己的问题。但同时,一旦续签了合同,在某些创作层面必然要受到画廊销售状况的制约,因为在签约的3年当中,李达的作品是其签约画廊里所有艺术家当中销售最好的。这固然为李达带来了更多的财富,但不可否认的是,画廊也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希望艺术家创作市场中走俏的风格作品,这不是李达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在一份签约代理合同当中,提供生活所需以及销售作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如何更为健康合理地推广、宣传艺术家,则是合同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对于画廊对自己的宣传和推广,李达还算满意。画廊每隔一年会推出一次其个人展览,也会不定期地带其作品参加各种群展,这对于一个年轻的艺术家而言,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但令李达多少有点不太满意的地方则是,画廊似乎更喜欢将自己的作品带到诸如博览会等商业气氛浓重的艺术活动当中,而很少参加学术性比较强的展览。这样的运作规划对于艺术家的未来显然是不利的。李达依旧在为是否续约而伤脑筋,但对于那些刚刚走出校门,立志成为职业艺术家的年轻人,李达也依据自我的成长经验给出了一些建议:签约首先要对目标对象有所了解,知己知彼,才能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为自己谋得最大的成长空间;心态要放平和,在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同时也要为画廊考虑,毕竟一旦签约之后,双方就成了利益的共同体,不能过分地要求画廊单方面地付出而不予回报;最后,多交流,多沟通,即便在合作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不愉快也尽量选择对话的方式解决,而非意气用事。

  总之,艺术家与画廊签约,利弊皆有,至于如何趋利避害,就要看每个人的“情商”了。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