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艺术签约为何从潮流演变成如今的残花败柳?艺术签约机制的三个阶段分别是什么?对于艺术签约机制艺术家和画廊分别如何看待?各自有何见解?艺术签约机制又存在哪些利弊?且看下文分解。
艺术签约机制之画廊说
艺术签约机制之画廊说前文中提到,当前画廊处理与艺术家之间关系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签约、项目合作、展览销售。签约固然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但其他两种方式也有必要做简单介绍。
项目合作并不一定仅限于一位艺术家。按照项目的计划,所有欲参与项目的艺术家都可以成为项目合作中的成员,而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所涉及的所有问题也都会以合同的方式呈现,例如运输、安保、销售、宣传以及最终的销售分成。项目合作的终结在于该艺术项目的最终完成,所涉及的所有问题也在艺术项目完成之后即告结束。当然,如有特殊要求,双方自会以协商的方式进行,但总体而言,项目的结束即意味着合作的终结。
展览销售是目前多数当代艺术机构所采用的方式。一个展览可以是艺术机构自我发起,也可以是出租场地后的外包展览。这种合作一般起于展览筹备,终于展览结束,但作品销售时间一般会有所延长。
签约即同艺术家签订3—5年的代理合同,其形式类似于此前介绍的艺术家签约部分。对于签约机制,不同的画廊持不同的意见与看法。例如,曾有过与艺术家签约合作但最终不再采用该方式的画廊就认为,“签约本身是好事,但现在有很多艺术家太没有良心。画廊花费3年多的时间把一位艺术家从籍籍无名推到成功艺术家的行列,但在合约期满之后,艺术家拍拍屁股就走人了,丝毫不跟签约画廊讲任何的情面和情义。这样的艺术家太坏了,让画廊根本提不起再签艺术家的兴致。”
艺术家薄情寡义自然令画廊心寒,但事有两面,如果双方合作愉快,必然是买卖不成之后仁义犹在。作为白盒子艺术馆的掌门人,孙勇增十分看好艺术签约机制在国内画廊界的发展前景:“白盒子艺术馆本身是没有签约艺术家的,因为我们兼具画廊和美术馆的功能,展览与收藏都有。我们目前更多的是采用项目合作的方式跟艺术家合作,即白盒子艺术馆发起某个艺术项目,由策展人选择艺术家,项目的销售按照不同的项目进行分成。虽然以目前的市场业态而言,艺术签约机制在国内尚属低谷期,但不可否认的是,该机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长盛不衰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只不过我们现在还没有发展到如此规范经营的地步。艺术签约机制在国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前景看好。”
有着长达15年经营时间的千年时间画廊一直都在奉行艺术签约机制。在其艺术总监张思永看来,“画廊必须要有自己的签约艺术家。这是做画廊的责任和义务,不然你就不要做这一行当。798每年都有画廊经营不下去,关门倒闭,千年时间虽然坚持了15年,但仍旧不敢说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们的经营也很艰难,但我们一直在坚持。每年我都会挑选一些优秀的艺术家签约,一般签约时间为5年。在我看来,5年的时间或许有点长,但每过一个5年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个签约时间的重要性。我本人也是一个艺术家,也曾有画廊提出来要签约代理我的作品,所以我非常清楚艺术家在与画廊签约之后最希望得到什么。那么,按照这一方向,我一直与跟我合作过的艺术家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不管现在是否有合作。”
以一个艺术家的心态去处理与签约艺术家的关系让张思永能在合同结束之后仍旧与这些艺术家保持非常良好的关系,这或许是支持其一直沿用艺术签约机制的原因之一。“在与艺术家的签约期内,我会根据不同艺术家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运作计划,包括展览、宣传、销售、更高平台的推广,让艺术家在创作之余完全不用为如何打造自我艺术品牌而分心。同时,我也是每位签约艺术家的最大买家,每位签约艺术家的作品我都会保证有一定量的收藏,这样既能保证在合作结束之后仍旧能够为其提供有延续性的藏家维护,也能为画廊的生存提供必要的保障。”
保证相当数量的作品收藏在某种程度上是在用今天的艺术家来赌未来的画廊生存,这种多少带有赌博性质的运作方式却也让千年时间具备了更好地应对各种市场冲击的能力,这大概也是其能坚持如此之长的存在时间的重要原因之一。“画廊在跟艺术家的签约过程当中,不能只是一味地要求艺术家按照你的思维设定来走,需要灵活处理,同时更应该尊重艺术家的自我选择。市场是一个不断变化且前进的动态存在,谁也不敢保证今天市场上大受欢迎的艺术作品会在5年甚至是10年之后依旧受人追捧,同样,当下并不被市场看好的作品也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所以,画廊应该允许并支持艺术家有更多方向的探索,这样也会令画廊自身的经营具备更多的可能性。”
艺术签约机制利弊难厘清
很多艺术家之所以不愿意接受画廊的签约合同,多数是因为其已经被近乎妖魔化的“管理方式”所累,认为一旦签约成立,就意味着失去了创作上的自由,必须按照画廊制定的创作方向发展。其实不然,画廊作为商业机构固然看重利益回报,但同样作为行业一份子的画廊也绝不愿意看到整个行业走上不归之路。而个别画廊急功近利的行为毕竟只是少数,我们不应该仅仅因为这些不正常现象的存在就抹杀整个艺术签约机制带给艺术家的成长帮助。
至于艺术签约机制的利弊,不管是艺术家也好还是画廊也罢,其实每一方心中都非常清楚。说白了,所谓利弊,不过就是在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寻找一个平衡而已。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