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市场资讯 > 正文

宋纸价格高于名家书画 老纸升值惊人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5-26 来源:广州日报

摘要: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嘉德春拍上,除了宋代“金粟山藏经纸”以29.9万元成交外,10张一卷的安徽省泾县小岑宣纸厂生产的红旗宣纸也拍出了2.76万元。近些年老纸的价格涨幅惊人。


原料稀缺以及工艺不精

令古法造纸技术失传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宣纸闻名于唐代,因地制宜,采用皖南地区特有的青檀树皮、沙田长秆籼稻草、杨桃藤等原料,经过浸泡、灰掩、蒸煮、漂白、制浆、水捞、加胶、贴洪等十八道工序,从材料生长,到纸张制成,历经五年时间。传统材料与技法制成的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所以广受欢迎,使用最为广泛。


但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造纸术进行了技术变革与创新,开始大规模的现代工业化生产,采用烧碱、漂白液对宣纸的材料进行漂白,严重降低了宣纸的寿命,做出来的宣纸,若不经特殊包装,保存时间很难超过百年,即使是某些知名企业的产品,与古代的宣纸相比,无论是用材还是工艺,都不可同日而语,收藏价值存疑。


千年古宣宣纸厂董事长卢一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严格遵从古法做宣纸的厂家如今已是凤毛麟角:“古法制造宣纸,原料就得两年才能做出来,而如今工业化的只需要一天时间就可以了,两种纸的价值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而现在不少厂家都自称用的是原始工艺,实际上也多是冒充。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有不少收藏家专门前往安徽调研,开始了解宣纸的“前世今生”。“我一直希望他们能够达成某种共识,比如不是用古法宣纸创作的作品,以后都不能进拍卖行上拍,不然好好的画放个几十年就眼睁睁看它变废品,钱等于都白花了。当然,现在也有比较懂行的收藏家,事先会要求画家用好纸创作,不然画得再好也不买,甚至自掏腰包买好纸给画家用,还在上面做好记号,以防被掉包。”卢一葵介绍道。


除了宣纸,孟繁韶告诉记者,文房四宝都存在失传、失真的情况。失传是因为制作者条件艰苦,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而改行。失真就是学不来完整的手艺。在传承过程中,很多东西丢失掉了,或者因为制作者不对传承的工艺进行体验、体会,不去琢磨,导致有些东西摸不透。“还有原材料稀缺的原因,某些种类的原材料被大量使用,消耗速度超过生产速度,要么就是成本太高,厂商不愿意花那么高的成本去收购上好原材料制作产品。另外市场化程度还是不够,跟其他品类相比,老宣纸的价值还是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孟繁韶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在喜爱书画艺术品之余,也能慢慢了解、关注宣纸的收藏。“至于收藏的标准,就是‘好料、好工、大师’,即使用好的材料加上传统工艺,再加上出自有名气的高水平艺人之手,这样的宣纸,收藏价值最高。”


链接:

宋代“金粟山藏经纸”


中国嘉德春拍上的这张宋代“金粟山藏经纸”表面暗黄,背面钤盖朱文“金粟山藏经纸”印鉴。纸质脆硬、较薄,可以看出是被揭开后的单层纸。行家张先生介绍,“这算是宋代的一个著名纸品。”金粟山在今天浙江省海盐县西南,山下有金粟寺,寺中藏有北宋时抄写的大藏经。明代董榖《续澉水志》中说:“大悲阁内贮大藏经两函,万余卷也。其字卷卷相同,殆类一手所书,其纸幅幅有小红印曰‘金粟山藏经纸’。”现代科技检验的结果表明,“金粟山大藏经”系用不同的原料纸结合而成,其中有麻纸,也有桑皮纸,以皮纸居多,纸呈黄色或浅黄色,表面施加腊质,再经砑光处理,因此帘纹不显,纸质发硬,黄药濡染后发黄,具有防虫功能。“金粟山藏经纸”纸质厚重,纹理粗,精细莹滑,久存不朽,甚为名贵。到了明、清时期,文人雅士们常以用“金粟山藏经纸”作书画的引首为荣。清代宫廷中原收藏有少许此种纸品,乾隆皇帝也颇喜拿它来书写诗文, 并用它来作书画的装潢或引首。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