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北京保利总成交额27.8亿元、北京匡时总成交额17.5亿元……结合已结束的相关艺术品拍卖市场来看,今年春拍呈现出意外天价多、精品流拍多、重复上拍多的特点。
重复上拍多
在惊喜和失望之间,还有一类现象也是值得关注的,这就是拍卖市场的重复上拍情况,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在北京保利的拍卖会上,齐白石《花鸟四屏》以5577.5万元高价成交。这四屏以四季花鸟的形象,分别描绘春之牡丹白头翁、夏之荷花鸳鸯、秋之多子石榴缨带鸟、冬之梅花翥雁,寓意吉祥。据了解,此件拍品三年前曾在拍场以9200万元高价成交,此次以2500万元起拍,开拍后即得到场内外买家竞相举牌,最终以4850万元落槌,由叶茂中竞得。
乍看上去,对于藏家来说,一来一去就损失了4000万元,但据业内人士爆料,当初的买家不仅没有损失4000万元,反而赚了4000万元。据这位业内人士透露,这件作品最早是一位天津的买家以200多万的价格购得,随后在2011年进行拍卖,当年以9200万元成交之后,买家并没有付款,这直接导致了藏家在今年再次拿出这件艺术品进行拍卖,而从最终的情况来看,是赚了4000多万元。
相比时隔三年再次拿出拍卖,现在一些拍品的市场重复出现的频率已经频繁到令人咋舌的程度。像今年春拍出现的一件黄宾虹在1921年创作的《浙东山水》以322万元成交,而在上一次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是在2013年的春拍中,当时的成交价为253万元。
不仅是近现代书画部分,在当代书画部分,这样的情况也可以看到很多。像在今年苏富比北京春拍再次出现在拍场之上的毛焰作品《女人体》以250万元起拍,最终由上海收藏家王薇以成交价430.7万元竞拍成功。其上一次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是在2011年,当时的成交价为345万元。
造成艺术品频繁上拍的原因非常多,但总结起来看,无外乎两大因素,首先就是拍后不付款。虽然拍卖会上屡屡曝出天价拍品,但一些高价的艺术品在拍卖会上一槌成交后,拍卖行和委托方(即拍品卖出方)却迟迟收不到货款。虽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索赔,但是对于藏家来说,与其等长时间的诉讼,还不如交给其他拍卖行进行拍卖。另外一个引发频繁上拍的因素就是市场投机,一些人仅仅将艺术品看做是股票,买回来之后就想如何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根本不会考虑艺术品自身的特点。
总体来说,今年春拍市场并没有特别靓丽的表现,市场对于艺术品的追逐呈现较为保守的态度,观望之风浓厚。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