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艺术品拍卖场上的艺术品交易大多是假拍,国外严肃学术机构都不采信中国艺术拍卖行的数据。唯一可以采信的的就是艺术家私下交易的价格。要评估一个艺术家作品的风格和艺术价值,只要把他和人类艺术进程的各个阶段...
原标题:艺术品估价法则,艺术投资字画买卖必胜秘笈
很多人做字画买卖,不管是卖字画的还是买字画的,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价格?做艺术品收藏投资最难的就是艺术品的价格评估。艺术品的价格评估也是中国艺术金融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核心中的核心,缺乏科学的艺术品价格评估规范,中国艺术品市场就是一场郁金香泡沫,所谓的艺术金融化就是一场规模化的合法庞氏骗局。
要评估中国艺术家作品的价格,仅仅局限于艺术拍卖市场的人为操控小数据,肯定是荒谬和错误的,必须居于全球化的艺术市场大数据。
本文从艺术进程历史纵向定位、全球艺术家价格横向对比和中国的现有估计方式三个方面来论述艺术品价格评估中的全球化大数据的采集方式和基本模型。
一,中国艺术市场的3种估价方式
目前中国有3个艺术品价格的估价方式:第一种是居于拍卖场的小量拍卖数据来估价,第二种是画廊和艺术家自己定价,第三种是居于劳动时间来估价。
1,居于拍卖数据估价违背科学,属于欺诈
第一种是居于拍卖场的小量拍卖数据来估价,比如梅摩指数、胡润排行榜、雅昌指数等。某些拍卖出几百万、几千万的艺术家作品私下交易就只有几万元,甚至几千元,一些所谓的艺术价格指数就如同笑话,数据采集方式错误,严重违背科学原则,存在严重的误导和蒙骗,并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利益。
因为中国拍卖场上的拍卖价格大多数都是人为操控的,超过100万的艺术品有一半没有付款,即使最终付款的也并非按照拍卖价格付款,可以按照拍卖前私下协商价格付款。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公司也不需要按照实际成交额来交税,可以自己随便报税。
也就是说中国艺术品拍卖场上的艺术品交易大多是假拍,国外严肃学术机构都不采信中国艺术拍卖行的数据。所以居于拍卖场小量造假数据的梅摩指数、胡润排行榜、雅昌指数等都不具备可信度。
2,画廊和艺术家自己定价不靠谱,属于蒙骗
第二种是画廊和艺术家自己定价,中国画廊模式已经演变成诈骗模式,就是画廊和艺术家联合诈骗收藏家的商业模式,部分艺术家演变成装神弄鬼的江湖骗子,画廊成为蒙人骗钱的巫术道场。所以画廊贴标签的交易价格大多带有欺诈性质,并不可信。
唯一可以采信的的就是艺术家私下交易的价格。一般艺术家为了面子、包装和欺骗,会把私下交易价格夸大很多倍来说,比如私下卖了3千元一张,艺术家会说成卖了3万一张,甚至说成卖了10万一张,所以艺术家自己说的也不可信。
就算真的卖了3万一张,也不代表他的价格就是3万,因为这只是偶尔蒙到了傻B,偶然性因素不能作为价格评估依据。
艺术品作为没有实质性社会价值的物品,并不具备常规的价值,不能流通就是垃圾,能流通也是短期流通的垃圾。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对于写实绘画说成落后几百年,我只能呵呵了。 当代艺术百花齐放,表现方式上怎么画都不能算是落后,核心在于表现的思想深度。 而且把艺术品的价格看成仅仅由劳动时间来决定,也不是市场规律。任何商品价格都不仅仅取决于社会劳动时间,还有人的心理、稀缺程度等等。 作者观点过于偏激,并多次肯定大芬村模式,肯定是大芬村的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