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4年艺术品春拍市场,经历2011年爆发期,2012年调整期,未出现火爆场面,却带着小清新的味道。古书画部分流派,黄宾虹画作成为亮点。崔如琢书画将当代艺术品带入了亿元时代
原标题:2014春拍中国书画:雨未透,天未晴
清代宫廷绢本绘画残轴20.4万欧元 法国阿兰波里斯卡尤
2014年的气候有些反常,春季还在继续,夏季就火急火燎地来了。火热的夏天在“烧烤模式”和“桑拿模式”间不停转换,格外难熬。
艺术品市场却没有往日的火爆场面,没有频频上亿的天价拍品,走上了理性“小清新”路线。大部分主流拍卖企业在5月完成了春拍,业绩与去年秋拍基本持平,中国书画依然扮演重要角色。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杨丹霞用“乏善可陈”四字概括今春中国书画拍卖市场。她认为,2010年和2011年中国书画价格上扬势头过猛,价格严重透支,直至今年,价格调整仍未到位。“只有当市场中优劣作品的价格彻底区分开来,这个市场的调整才真正到位。市场仍陷调整没有起色,这就好比‘天未转晴’是因为‘雨没有下透’。”
《中国收藏拍卖年鉴》主编、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张忠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用“调整轮动,酝酿机会,寻找平衡”概括。他认为,春拍延续了自2012年调整以来的态势,进入深度调整时期。“艺术品市场2004年至2007年是平稳上升期,2008年和2009年高位调整期,2010年和2011年是爆发式上升期——即媒体概括的‘亿元时代’诞生此时。2012年至今处于低位调整期。”
今春,张忠义以“三多三少”概括中国书画板块的特征:“‘三多’第一是赝品多。今年市场处于深度调整,依旧没有影响拍卖公司上拍赝品。第二是炒作多,当代书画较为明显。炒作有名气的当代画家尚可理解,既没知名度也无艺术才华的画家作品拍出高价让人费解。第三是质疑多。以《功甫帖》为代表的古代书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真伪鉴定质疑,影响了今春整个古代书画市场的信心。‘三少’第一是精品少,从各专场可以看出拍品质量有所下降,市场在调整,藏家惜售。第二是高价少,一件过亿元的拍品都没有,5000万以上也比去年秋拍少。第三是入场资金少,今年进入艺术品市场的资金明显减少,这与整个中国经济大环境息息相关。”
古代书画市场信心受挫
古代书画被认为是书画收藏的“绩优蓝筹股”,前几年尽管遇到行情调整,仍时有亿元拍品现身。今年,古代书画行情不尽如人意。张忠义向来认为:“古代书画是中国书画市场中的高端,上拍量虽小于近现代书画,但精品往往能创高价。古代书画资源短缺,市场参与人数较少,一旦藏家信心受挫,古代书画市场也随之受到影响。”
今春,在古代书画部分,有不少高调作品流标,如元代大家赵孟頫《致宗元总管札》估价3800万至4200万元,相比以往估价不高;北京保利上拍的陈洪绶《四时花鸟》册页(十开)估价5000万至6000万元,3800万元起拍,叫价到4900万元便无人应价——此作曾在2004年6月6日中贸圣佳春拍以2860万元创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纪录。
中国嘉德“重要私人珍藏(四)——黄山之影”专场,实为2013春季拍卖“吴松文脉—北美珍藏中国书画”专场的续篇,明清诸家40件作品,成交额超过1亿元。杨丹霞欣赏祝昌《江山胜览》和江注《黄山幽居图》。《江山胜览》以2127.5万元列本季古代书画成交排行榜第九位。祝昌字山嘲,清顺治间进士。擅画,师渐江。此卷自云背拟元代大家黄公望。丘壑坡陀,溪山映带,与大痴富春山居体貌近似。而点境林木及峬峭崖岸,以及瘦劲的笔致,则神似渐江。祝昌画传世不多,此卷经陈长吉、王季迁、高居翰递藏。《黄山幽居图》拍得241.5万元。江注字允凝,安徽歙县人,弘仁侄,工诗、画,山水得弘仁指授,画作存世极少,本幅经赵燏黄、理查德·霍巴特(Richard Hobart)递藏。
中国嘉德上拍的古画中,杨丹霞亦欣赏王翚《竹坞幽居》图。此作成交价为1667.5万元。王翚字石谷,青年时期遇王鉴,后师事王时敏。《竹坞幽居》作于王翚四十一岁,为艺术成熟期,自云仿南宋大家刘松年,王时敏长题称“超逸高妙,真艺林绝致,今古罕二”。是作曾经蒋祖诒、仇焱之旧藏。
北京保利的古代书画板块成交额逾3.3亿元。“仰之弥高——中国古代书画夜场”成交1.9亿元。杨丹霞较推崇138万元成交的乾隆御笔《瀛台即景》诗四屏和345万成交的王武《红杏飞燕》立轴。王武(1632-1690),字勤中,晚号忘庵,又号雪颠道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画家王鏊六世孙,精鉴赏,富收藏,为清初院画名家。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