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4年艺术品春拍市场,经历2011年爆发期,2012年调整期,未出现火爆场面,却带着小清新的味道。古书画部分流派,黄宾虹画作成为亮点。崔如琢书画将当代艺术品带入了亿元时代
当代书画势头猛防炒作
今春,当代书画最为抢眼的拍品莫过于保利香港在4月7日上拍的崔如琢《丹枫白雪》手卷,拍得1.84亿港币,创艺术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并将当代书画带入了亿元时代。2个月后,崔如琢2008年作《苍苍莽莽胸中有》在北京保利春拍拍得2300万元成交。
北京保利着力拓展当代水墨板块,三个专场成交2.3亿元。在常设专场的基础上推出了“二十世纪中国当地水墨大家重要作品夜场”,选择崔如琢、刘大为、何家英、史国良、黄永玉、徐累等18位当代画家23件作品,成交7086.3万元。史国良宗教题材代表作《转经图》拍得1127万元,刘大为《赶摆图》《帕米尔高原》分以805万元及793.5万元成交。此外,有些作品低估价高成交,如估价24万元至30万元的陈平《崂山纪游》,120.75万元成交;史国良《天山之舞》估价15万至20万元,126.5万元成交。
中国嘉德“中国当代书画”专场比去年秋拍增长14.6%。该专场中各地域、各流派、各种风格的老、中、青三代名家均有涉猎。龙瑞《教堂》以678.5万元成交,王冠军《女人三十》460万元成交,王子武《钟馗读书图》437万元成交。张仃《羲皇故里》以356.5万元成交,刘大为《草原清韵》以322万元成交。当代画家作品首次进入“大观”夜场,包括潘公凯、徐希、李华弌、徐累等人作品,潘公凯的巨幅创作《月初堕》以1518万元成交。
在传统书画征集难、精品少的情况下,很多人认为当代书画或为市场的突破口,但也有不少藏家对当代书画表现了围观的态度。
张忠义认为当代书画市场在今年异军突起频出高价,藏家在参与的同时应注意观察市场是否存在炒作问题。“当年当代艺术被外国人炒起来,后来到了2008年突然去泡沫化,很多藏家被套牢至今。中国当代书画也不得不让人堤防炒作问题,毕竟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还需要时间沉淀,盲目跟风投入风险太大。”
艺术品的真伪问题是困扰藏家和市场发展的主要症结,以往的做法是看重著录和名人收藏的流传有序,更多的只能靠市场来检验。而对于当代书画作品,大多数艺术家还在世,艺术家鉴定是目前最为认可的方式之一,北京市文化局去年5月授权五家机构为艺术品鉴定试点单位。北京雅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针对当代画家的“中国艺术品鉴证备案服务”启动一年,接受送鉴作品1800件,确定真作702件,伪作1098件。张忠义认为此举可推荐:“最起码从源头解决当代书画的真伪问题,对当代书画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现在有些当代书画作品艺术价值较高,无真伪问题,价格也并未炒得很高,比较适合新入场的藏家收藏。”
对于频出高价的当代水墨,杨丹霞肯定其市场运作的成功,也对未来表示一定的担忧:“美术史对当代水墨画家如何评论需要时间,市场成功不一定就可以在美术史中青史留名。”她始终认为,目前“当代水墨”这个概念过于宽泛,“每位画家的学术背景、传承关系、艺术风格形式、表达内涵都是不一样的,不能把凡是画水墨、画家健在者统归为当代水墨。所谓当代水墨,是不是应该以其具有现当代艺术思想,或是能够作为当代艺术代表来判断,我们应该从美术史的角度准确梳理一下这个概念。”
“还有一点我比较担心”,杨丹霞坦言:“当代书画板块,不少年青画家功成名就,过上了一种‘抽雪茄喝拉菲’的生活。这些人无心创作,甚至找人代笔。说是画家,实则更像交际家,‘明星范儿’十足。艺术家跟理论家、评论家、鉴定家都不一样,他需要跟市场保持足够远的距离。如今,这些人的作品远不如前。”
还有些人则更为悲观。一位名叫袁江的作者在其《致全国美术家的一封公开信》说:“目前画家群体中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艺德艺行,不尽民意,中国画出现忽悠现象,导致三个不等于:文凭不等于文化;地位不等于学术水平;名气和价位不等于艺术造诣……画家缺失文化修养,必然导致精神颓废,‘文’‘画’分家必然成为俗人,单一技法表现必然成为匠人。中国画从它的产生到现在,一直以来都充满了贵气和文气,这是一种精神。儒释道三家的哲学思想是画家的必修,是中国画写意精神的起源!”
韩国著名艺术家、美术评论家金兑庭批评中国当代美术,认为“的确走到了危险的边缘”、“艺术家写得画得都很快,自己的精神完全没有了”。美术史学家陈传席附和,他认为文化底蕴的缺失是当代书画创作中的致命伤。“中国当代美术的现状可以用‘很差’来形容。没有文化功底,画画的基本功再好,作品格调也上不去。因此,对中国当代书画的前途,我个人比较悲观,如果美术教育不改革,难以出大家。绘画不应该只追求形象和色彩,要有哲学,要有思想内涵。”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