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市场的关注焦点在转变。今年秋拍当代艺术和国际大师的作品遇冷,而中青年艺术家成为新的焦点,文物拍品也开始有回暖的迹象。对拍卖市场来说,藏品稀缺与资金不足仍然是一大难题。
原标题:拍卖市场跌宕 关注焦点在转变
一年一度的中国秋季拍卖首战——香港秋拍落下帷幕,苏富比等三大拍卖企业整体比去年下滑15%-20%的成绩相对本就不高的业界预期可谓意料之中。
在经历了香港拍卖市场的调整后,佳士得(上海)、北京翰海的秋拍之槌相继落下。此次内地的秋拍动静可谓不小,特别是一些拍品火爆的拍卖场面,也引起了市场各方的广泛关注,并对于接下来的秋拍市场产生不小的影响。
香港秋拍缩水市场谨慎观望
香港大拍一直以来都是内地市场行情的风向标。10月的香港秋拍作为今年秋拍的第一轮,显示行情并不乐观。
从总量来看,香港秋拍持续了市场疲软的态势。据一些藏家透露,香港苏富比、保利(香港)、嘉德(香港),除重点专场和夜场的精品成交表现平稳外,多数日场成交情况并不乐观。
结果也显示,与春拍相比,秋拍成交总量和成交额均有不同程度的缩水。在今年的香港春拍中,香港苏富比总成交额34.2亿港元,保利(香港)春拍总成交额为11.36亿港元,嘉德(香港)总额是3.47亿港元。而在本轮秋拍中,这组数据分别为:香港苏富比29.04亿港元、保利(香港)8.22亿港元、嘉德(香港)3.43亿港元收官。与去年同期相比,甚至有更大的缩水幅度。
市场人士估计,市场下滑的态势还将持续。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勇认为,未来内地市场还会延续调整的态势,短期内还谈不上复苏。
业内人士分析,秋拍市场遇冷与诸多因素有关:如拍品匮乏,市场资金量不足,礼品市场受挫等。尽管,本次香港秋拍中,个别重要拍品的出现仍然能够获得市场关注,并以相对理性的价格成交。但较为明显的状况是,秋拍中的中低端拍品,包括一些名家的普通作品,则成为市场真实情况的“试金石”。目前,处于市场回报的高风险期,一般性艺术品受流通性限制,在短期内很难回收资金,是多数藏家出手谨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甘学军也向记者表示,根据多年观察,艺术市场基本上是五年一个轮回,目前也正处于行情低点,要等到大的经济形势好转,和新一轮资本的注入。
当代艺术市场难挽下降趋势
在“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专场上尤伦斯夫妇送拍六件作品,两件流拍,四件成交。成交的四件作品中,方力钧的《系列二(之四)》刷新了个人纪录,以5948万港元成交。余友涵《圆87-2》则以超出起拍价近六倍的价格成交。这次尤伦斯夫妇送拍的作品没能像去年一样拍出亿元天价,不过对于当代艺术市场来说表现依然强劲。
艺术批评家吴杨波认为尤伦斯夫妇这次送拍作品成交价格表现虽然不错,但从其不断送拍的行为来看,尤伦斯夫妇清货的目的很明显:“2011年尤伦斯夫妇送拍时曾经表示,以后再不会将自己的藏品拿出来。但是后面这几年他们不断送拍,一再食言。这当中的原因很明显,尤伦斯夫妇当初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时候,可能花了一个多亿,收了一千多件中国当代艺术的精品。如今这批东西可能值几个亿,虽然说尤伦斯夫妇的身家不止这几个亿,但是如果资金紧张,尤伦斯夫妇必须要逐步清货,寻找接盘手。”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