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市场的关注焦点在转变。今年秋拍当代艺术和国际大师的作品遇冷,而中青年艺术家成为新的焦点,文物拍品也开始有回暖的迹象。对拍卖市场来说,藏品稀缺与资金不足仍然是一大难题。
即便认为当代艺术市场处于下降的趋势,吴杨波也承认当代艺术市场并不会一下子破灭。他认为市场存在信息的滞后性,在信息滞后规律的指导下,信息敏感者所推出的艺术品,会被信息接受迟钝者接受,一层层往下。
“举个例子,以尤伦斯夫妇为代表西方藏家代表着国际视野,他们对于艺术市场的敏感度是最高的。当他们意识到中国当代艺术品的颓势,就会将手中的艺术品出售,而国内的顶级藏家,比如北京上海的一级藏家就会来接这个盘,因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在他们接这个盘的时候,他们会把自己手中没那么好的藏品给换出去。这些相对没那么好的藏品会被地方省市的藏家接手,因为对他们来说,拿到这个藏品的机会也是以前未有的,从而将当代艺术品一层层传下去。”吴杨波说。
国际艺术明星普遍遭遇“滑铁卢”
本次拍卖中,除草间弥生外,包括安迪•沃霍尔、巴布罗•毕加索、罗伯特•印第安那、萨尔瓦多•达利、马克•夏加尔、达明安•赫斯特、赵无极、朱德群、周春芽等一批在国际艺术市场上享有盛誉、备受追捧的明星艺术家作品普遍遭遇“滑铁卢”。例如,本次上拍的这件安迪•沃霍尔1964年作品《花》,估价为120万-180万元,最终仅以120万元落槌。达利1969年作品《眼睛和嘴唇》,估价70万-100万元,也是仅以70万元落槌。此外,罗伯特•印第安那的《Love(金/红色)》、朱德群的《无题》和《雾凇彩韵》等作品,也都是以低估价的价格落槌。有些作品甚至是以低于作品低估价的价格落槌,如马克•夏加尔的《冬夜恋人》、达明安•赫斯特的《不确定年代的美丽爱情:派对画作Ⅲ》、周春芽的《桃花绿狗》雕塑和《紫红色的男人头像》等。而此前估价为640万-800万元的赵无极2004年作品《海之蓝》则流拍。
回顾去年首拍和今年春拍的情况来看,在去年首拍和今年春拍中,毕加索《坐着的男人》(估价:450万-620万元)1153.45万元成交,安迪•沃霍尔《钻石粉鞋》(估价:380万-500万元)482.25万元成交,朱德群《充沛》(估价:180万-280万元)483万元成交,安迪•沃霍尔《金宝汤II之鸡蓉饺子汤》(估价:10万-15万元)42.5万元成交……这些作品的高价成交,说明内地市场对于这些国外艺术家作品还是有很大需求的。
事实上,近年来内地一些藏家纷纷涉足西方艺术家作品收藏,从雷诺阿、德加、莫奈、毕沙罗等印象派大师,到达利、毕加索、夏加尔、安迪•沃霍尔等。据悉,前不久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了“向大师致敬——世界艺术大师作品展”,展出了包括雷诺阿、德加、莫奈、毕沙罗、高更、达利、毕加索、夏加尔、安格尔、罗丹、亨利•摩尔等一批西方艺术大师的原作精品,而这些作品均是来自江苏某民营企业的私人收藏。此外,包括万达集团在内的一些企业和民营美术馆也都有收藏西方艺术大师作品。
一些业内资深人士认为,这次国际艺术大师作品普遍遇冷,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作品本身的品质问题,一旦有艺术家的重要作品亮相,仍然会受到市场认可。
藏品稀缺和资金短缺互为因果
业界认为,2012年,艺术市场开始调整,去年秋拍的回暖本已让业界部分人士认为整体市场走向平稳,但自今年春拍开始显现的“征集难”到今年秋拍反而愈演愈烈,以前只在中小拍卖公司出现的精品匮乏蔓延到整个拍卖市场。
分析人士表示,市场资金短缺、藏家结构本身变化、市场精品在秋拍前提前分流、市场前景晦暗不明是今年秋拍“未拍先冷”的主要原因。业界更关心的是在今年秋拍已经不太可能取得好成绩的前提下,未来较长时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前景如何,始自2012的这股寒潮又能何时结束?
一般情况下,出现在各大拍卖公司的精品是一次秋拍组织成功与否的关键。过去,精品稀有化仅是内地一些中小拍卖行所担心的事,而如今它已成为让整个拍卖业头疼的大问题。虽说中国书画板块仍占据着艺术品拍卖的半壁江山,但今年香港秋拍值得称道的书画精品却较为罕见,除了苏富比香港拍出6620万港元的张大千《惊才绝艳》等少部分拍品让人眼前一亮外,其他名家作品要么尺幅较小,要么作品来源疑点重重。
著名藏家、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藏书部主任臧钟书在某拍卖预展现场对记者表示:“如今经典藏品难得一见很正常,因为经典藏品不是凭空捏造的,也不是像当代艺术作品可以今天画、明天卖。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本身的稀缺性。过去一段时间,艺术市场火热的时候,尚有下决心拿祖传珍藏换钱的。如今,钱也换不到,置换拍品也不可能,那么何必要拿出来珍藏放到市场呢?”
天津美院教授刘金库对记者表示:“今年大家都知道,机构、基金手里都没钱,以前市场上的钱靠的是房地产或者金融市场的钱,而如今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的状况大家也都可以看到,实体经济也比较困难。今年上半年还有因为企业实体缺钱急着把藏品变现的,那时候征集起来还好一点,结果春拍(拍的)不好。秋拍就更没人拿东西出来拍,也没人肯花大价钱买东西,这就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藏品稀缺和资金短缺互为因果关系。”
结语
总体来说,市场的关注焦点在转变。今年秋拍当代艺术和国际大师的作品遇冷,而中青年艺术家成为新的焦点,文物拍品也开始有回暖的迹象。对拍卖市场来说,藏品稀缺与资金不足仍然是一大难题。
(责任编辑:王三秀)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