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不可否认,正是由于如今当代艺术与市场、商业挂钩过于频繁,故也成为社会诟病的重要根源。艺术批评家朱朱认为,当代艺术总归会走到市场化这一步。但是,面对市场的极度诱惑,艺术家很难保持自律,这就是弊病。
原标题:只要经济正常 当代艺术就会“热”下去
赵半狄《鹦鹉和扇子》900万落槌
中国当代艺术占全球四成市场份额
在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2014秋拍“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上,尤伦斯夫妇再次出售一批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中国当代艺术约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发展迄今不过30余年,近十年来,当代艺术不断创造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神话”。艺术数据分析机构Artprice近日公布其最新一期年度报告的相关数据所显示,中国当代艺术占据了全球当代艺术市场份额的40%,而美国当代艺术的份额却只有38%。就增长趋势而言,中国当代艺术已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全球当代艺术中迸射光芒。
上世纪80年代催生出了当代中国艺术。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曾谈到,在1980年代初期,很多艺术家当时能看一张非常小的毕加索印刷品都已经非常难得,接触到其他国际艺术资讯的机会就更少。可是到了1990年代,我们可以找到印刷非常精良的画册。再到2000年以后,艺术资讯可以说出现了井喷现象,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信息的不断开放,大家的眼界自然不一样了。艺术资讯的公开化,艺术家的视角更加开阔,这就是差异。
不可否认,正是由于如今当代艺术与市场、商业挂钩过于频繁,故也成为社会诟病的重要根源。艺术批评家朱朱认为,当代艺术总归会走到市场化这一步。但是,面对市场的极度诱惑,艺术家很难保持自律,这就是弊病。
当代艺术表现好于大市
从已经结束的2014数场春拍结果来看,今年内地春拍中,中国当代艺术虽然在高价成交层面略显不足,但就整体成交状况而言,今春中国当代艺术的表现仍旧平稳。北京保利在2014年春季拍卖当中为中国当代艺术以不同的主题开设了6个专场,并最终收获了近3.4亿元人民币的成交额。其中,“文本魅影——徐冰的艺术”和“见证历史——山艺术甄藏”两个专场更是实现了100%的成交,这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内地拍卖历史当中绝对是极其少见的案例。尤其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陷入市场交易低谷时,在同一场拍卖会中先后出现两个“白手套”专场,对于目前的中国当代艺术而言,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北京匡时自去年为中国当代艺术开设两个以上的拍卖专场之后,在今春再次为中国当代艺术开设了3个拍卖专场,并最终贡献1.5亿元人民币的成交额。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融合——中国重要私人收藏当代艺术专场”在8件拍品上拍并成功斩获5623.5万元人民币的同时,更以100%的成交率为今年的北京匡时奉上了首个“白手套”专场。其中,赵半狄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鹦鹉和扇子》以1035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暂列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单品内地成交排行榜第三名。
2004年苏富比在香港开设“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涉及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一直居于市场前沿,整个当代艺术板块不时刷新高价,近年来更出现亿元天价拍卖作品,备受社会巨大争议。对于当代艺术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这种“热”和“火”的现象,高鹏认为,纵观当代艺术的发展,包括美国、欧洲的一些国家在内,当代艺术作品拍出天价,不仅是中国,全世界都有这样的问题。
(责任编辑:王三秀)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