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4年秋拍缩水 艺术品市场持续调整
在2014年11月纽约苏富秋拍上,王中军以 6176.5万美元(约合3.77亿元人民币)拍下梵高静物油画《雏菊与罂粟花》。
2014年10月5日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上,刘小东的油画《违章》以6620万港元成交。
刘益谦以2.8亿人民币在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拍下的明成化鸡缸杯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纵观全球艺术市场,2014年的大基调还是延续了2012年、2013年的调整态势向下走了一个台阶,我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表现也不乐观。尽管如此,我国的艺术品市场在调整中也还是有亮点,70、80后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纷纷创下个人二级市场成交的新纪录。“新”水墨也成为2014年艺术市场的另一个热点。2014年的艺术品市场如此,2015年会如何呢?
1 秋拍缩水 艺术品市场调整持续中
截至2014年10月27日,随着邦瀚斯古董拍卖的槌声落定,香港2014年全年的拍卖宣告结束,各家拍卖行的秋拍成绩也水落石出。于上个月结束的香港苏富比2014秋拍,总成交29.4亿元。无论与2013年同期的41.9亿港元成交相比,还是环比34.2亿港元同年春拍成交额,业绩均有所下降。11月26日落幕的佳士得,官方统计总成交额约30亿港元,与此前的预估一致。其中,中国书画总成交5亿多港元(除当代水墨外),中国古董逾7.16亿港元,二十世纪及现当代近8.5亿港元。其业绩与今年春拍的30亿港元相若。反而是远离了大拍会战的苏富比在11月24和25日的两场中国艺品的小拍中以近1亿港元的成交额和高达81%成交率给人额外惊喜。
毋庸置疑,来到2014深秋,全球艺术市场的大基调还是延续2012年、2013年以来的调整态势。包括9月的纽约和11月的伦敦,以及刚刚收槌的中国嘉德内地秋拍,市场表现都差强人意,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又向下走了一个台阶。也许对今年的秋寒早有预感,刚刚落槌的罗芙奥拍卖,虽然整体成交额一般,但是71.43%的成交率还是让执行官张增伟松了一口气。在他看来,这一成绩已经够令人欣慰了。
业内人士分析本轮调整,认为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口袋里没钱”。宏观经济环境未能为今年的艺术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导致流动性紧张。加之,中国依旧处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今年的市场表现。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政府反贪使得艺术市场的交易慢了下来,古董拍卖市场投标率下降约30%,成交价格下降近三分之一,瓷器、书画类收藏品尤其表现明显。与此成为鲜明对比的是,海外市场因近几年日本、欧美买家的重新返回使得总体成交优于内地。业内人士预期,延至2014年度的调整仍然不会很快结束,至少要持续到2016年。
此前北京荣宝的总经理刘尚勇向媒体透露,调整或将持续到2015年、2016年。他觉得,本轮调整主要目的是要让市场价位回归合理范畴,一旦目的达成,调整也就逐渐停止。“我国艺术品疯涨的那几年,冲得太高,已经超出了其合理区域,而其背后的学术论证也没有跟上。换句话说,疯涨的艺术品市场基础还是不扎实,天价的背后并没有很好的学术解释。因此,在遭遇市场危机的时候,空中楼阁一吹即倒。”刘尚勇如是说。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