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中国艺术品在“玩的就是心跳”的呐喊中已经跨入了亿元时代,接踵而来的天价神话仍在狂热的巅峰上轮番上演。然而,在惊呼和疯狂的背后,究竟是谁在为中国艺术品买单呢?
原标题:风云乍起 谁来为中国艺术品买单
盘点中国拍卖业的点滴过往,可谓是一场过山车式的惊魂演绎。如果说早在20年前,中国人对拍卖的了解还徘徊在懵懂状态的话,那么在中国艺术品大行其道的今天,拍卖行俨然成了最刺激人们神经的地方。那里是成功人的天堂,也是失败者的地狱。不过无论是天堂还是地狱,似乎都挡不住各方聚焦的目光和巨量资本的涌入。目前,中国艺术品在“玩的就是心跳”的呐喊中已经跨入了亿元时代,接踵而来的天价神话仍在狂热的巅峰上轮番上演。然而,在惊呼和疯狂的背后,究竟是谁在为中国艺术品买单呢?
上个世纪80年代,以苏富比为首的一些世界知名拍卖行,虎视眈眈地瞄准了尚未启动的中国市场,希望从这个文明古国无比丰富的藏品资源中分取一杯羹。那时的市场购买力主要来自于 港澳台以及国外的行家藏家,其中收藏家尤伦斯就属于最活跃的一位。这位来自比利 时 的著名收藏家,在他的父辈那一代就与中国收藏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父亲和舅舅都曾担任过比利时驻中国的外交官,对中国艺术品颇感兴趣。在自幼受到的的中国文化熏陶下,尤伦斯强烈感受着这个东方古国的艺术气息。后来有机会来到中国,得以延续尤伦斯家族的中国情缘。他从八十年代就开始收藏中国的艺术品,成为最早收藏中国艺术品的西方收藏家,并在2007年于北京创办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由尤伦斯夫妇 创立的尤伦斯基金会出资建造,是第一座由国外私人基金在 北京 出资建造的大型公益性当代艺术机构。
他收藏的中国艺术品主要是从苏富比和克里斯蒂拍卖行购买的极具价值的精品佳作,大多是宋元明清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其中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于2002年以2500万元的价格购得,一度创造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天价记录。20年来,他不断扩大自己的藏品规模,已经拥有1500多件中国艺术品,大多是书法、绘画、雕塑等。因此应该说,在中国拍卖业发展初期,海外的中外收藏家构成了中国艺术品的收藏主体,他们花费了大笔资金来为中国艺术品买单。这一积极的购藏行为酝酿了许多天价中国艺术品的诞生,同时也从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拍卖业的繁荣和进步。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艺术收藏的日趋升温,拍卖行里的主角也在不知不觉地发生了转换。那些早期潜入中国市场的国外收藏家已开始悄悄出货,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拍卖的接力棒转交给了中国的富人阶层。2009年,尤伦斯夫妇将部分藏品通过北京保利拍卖公司售出,从此 拉开了外国收藏家抛售中国艺术品的序幕。其中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以6171.2万元成交,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以1.69亿成交,曾巩的《局事贴》以1.08亿成交。在随后的两年里,尤伦斯夫妇又先后售出了 陈逸飞的《踱步》(4043.2万元)、刘小东的《阳光普照》(683.2万元)、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系列》(1680万元)、仇英的《春江图》(3000万元) 等众多古今中国艺术品。直到 2011年 的春拍以后,尤伦斯在中国拍卖市场售出的藏品套现已超过9.5个亿。
尤伦斯的这轮大肆兜售,犹如投下一枚重磅炸弹,引起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片惊呼和哗然。许多收藏人士从太平盛世般的沉醉中惊醒,以错愕、茫然的目光注视着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人们似乎从尤伦斯这个洋老头的举动中,嗅出了一点不寻常的味道,开始有意识地冷却发烧的神经,定下神来思忖一下中国拍卖业的隐忧与未来。20年来,中国的拍卖业已经螺旋式地上升到如日中天的火爆阶段。中国艺术品频繁地亮相于世界著名的各大拍卖行,可以毫无愧色地与世界顶级艺术品相比肩。这种极速地显赫与飙升,不仅与中国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有关,也与像尤伦斯之流的西方幕后推手有关。他们在制造了若干个有关中国藏品的神话以后,把平时不怎么显山露水的中国艺术品推向了世界的前沿。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