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市场资讯 > 正文

解析博览会经济带热的艺术品市场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5-25 来源:南方日报

摘要: 近年来,形形色色的文化博览会对正在调整的艺术品行业,“就好像冬天里的一把火”。一些地方性的文化博览会,出于追求经济规模效应等方面的考虑,开始降低参展门槛和放松对交易产品的监管,从而导致产品不断走向低端...


  “这几年,很多艺博会的主办方都公布了非常豪华的数字,以此来衬托博览会经济的繁荣,从而吸引更多的参展商来参加。”一位不愿具名的行内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性艺术博览会开始走向市场化。虽然主办单位没有变,但实际操作者变成了企业。不排除有些企业,为了追求规模效应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会做大当年的销售额。有些数据虽然并不存在造假,但是,由于数据产生的方式不同,并不能反映交易的实际形势。譬如,今年广州春季艺博会,虽然总交易额达到了4.8亿元,但是这个数字是由一些巨额单笔交易支撑起来的,其中张大千的一幅泼墨荷花图就以4300万元成交。对于大多数的参展商来说,他们并没有这么高端的产品。因而,总成交量只是反映了一些博览会的局部交易情况,并不能代表整体。

     今年南方日报记者实际走访了多家地方性的博览会,参展商普遍反映交易情况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因为整个行业目前仍在调整,走得动的都是一些零星的低价产品,大批量的采购并不常见。就算在中国矿博会这样的国际级博览会,也有一些老参与者告诉记者,今年人流量虽然增多了,但大采购商却不是很多。

  造成地方性博览会实际交易额下降的原因,还表现在,当前业内出现的各种形式的博览会越来越多。除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其他二三线城市近几年也在陆续举办以艺术品和珠宝玉石为主题的文化博览会,数量已达到几百上千家,但真正在行内有影响力和风向标意义的却屈指可数。大量新的博览会的出现,无疑会分化一些老牌博览会的市场份额。

     提醒

  专业博览会

  也有假货

  在艺术品市场整体性回调的大背景下,国内博览会的杂乱丛生,近年来让这个行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

  “由于参展成本比较高,博览会本身的含金量又遭遇业内人士的质疑,因而,很多以前的参展商有过参展经历后,都开始陆续退出这个平台。”上述不愿具名人士进一步向记者表示,“在这种情况下,老牌博览会要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只能降低参展门槛,让更多新的经营者进来。这样,这个行业更大的危机就出现了:参展的机构和产品不断走向低端化,价格泡沫和假冒伪劣也开始如影随形。”

  在某地区的一个博览会上,记者接触到一些卖珠宝玉石的参展商,他们的商品售价普遍比外面的市场要高很多。一家卖碧石的展档,在华林开价5000元的手镯,参展商开口便要15000元,并强调“这是最后一天,优惠了。”而记者在广西、湖南等地的一些博览会上,甚至还遇到过一些卖假翡翠和假琥珀的参展商。

  实际上,不仅国内的参展商有造假现象,国外的参展商同样也会在展品上玩些小花招。矿物晶体专家谢佑才在陪同记者一起逛展时,就发现过,一位外国参展商向国内观众卖拼接起来的海蓝宝石的现象。在同一个展馆,卖假化石的参展商比比皆是。

  实际上,早期很多以艺术品和珠宝玉石为交易品的博览会,面向的都是专业采购商和收藏者的,是专供行内人交流和“过招”的平台。因此,不管是产品质量和价格都相对有保证,既不会拿假冒伪劣产品来忽悠人,更不会对一件产品悖离市场规律来漫天要价。然而,在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主办方生存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一些文博会的盈利模式也开始发生微妙改变。

  博览会原本是以“交易为王”的平台,主办方的主旨应该是想法设法发动在这个行业真正有影响力和购买力的参与者来参展,让参展产品实现更多和更高质量的交易。这也是他们吸引更多新的机构和企业进来参展的基础。但是,在非购买型观众门票收入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他们的工作重心也开始发生转移。“有些博览会,根本不管参展产品卖不卖得出去,只要门票场租和出版物等收入不变,这个展览就还可以继续办下去。老的参展商不来了,就忽悠新的人进来。”一位曾经参加过多次地方性博览会的艺术品经营机构的负责人对记者感慨道,当年像王肇民、刘大为、韩美林等名家都会参加艺博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博览会,只要你有钱、有想法,都可以来参展。有的参展商花了高额的参展费进来后,发现有那么多非专业的观众来参加,自然会想着混水摸鱼,向他们高价推销一些不合格或低档次的产品。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行业风气了。

  “刚入行的玩家,到博览会上买东西,最好能够有专业的行家陪伴。”谢佑才谈起在博览会上购物时表示,类似的展销活动会产生很多刺激型消费,不懂行的观众本来没有购买的需要,但是现场看到新鲜美丽的东西,加上卖家巧舌如簧的推销,会临时产生购买欲望。尤其是在购买珠宝玉石类的产品的时候,现场又没有专业检测机构可以提供意见,这样达成的交易很可能就会出现问题。“那么多参展商在同一个展馆出现,产品数以万计,主办方从能力上也监管不来。很多买家出于对主办方的信任,对参展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经常会深信不疑。这就给了投机商人最好的行骗机会。”

(责任编辑:魏婕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