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市场资讯 > 正文

当代玉雕是否适应“互联网+”模式?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09-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陈华

摘要: 当下全世界都在热议“互联网+”的概念,大意指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各种商业运作模式,其实加号后面才是重点。中国当代玉雕是否适应这种“互联网+”模式?


  原标题:互联网+是否适合玉雕行业?

       如果你没从毛料做到成品,你就不知道料子表里不一的本性;如果你没买过原料,你就不知道一块料几十万元、几百万元打水漂的心情;如果你没开过料,你就不会知道,一块料出一个全品意味着什么。当你对这些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想在网络上购买玉雕作品是存在着很大局限性的。

       首先,玉雕作品从视觉的美感到触觉的舒适都不能忽视,一些把玩的作品更是如此,互联网虽然常言是零距离,却是一种没有真正感觉的零距离。展示可以在网上完成,但手感和心灵的呼应是无法完成的。就算是视觉也存在严重瑕疵,因为无法看到实物,只能看照片展示,照片的拍摄存在光线、角度等误差,色差很难避免,而那些经过处理的照片与“素颜”照对比,真实性已经不存在,根本看不出准确的白度、脂份和细度;同时,购买玉雕作品需要上手,如果不上手,作品的润度、老熟度和瑕疵等都体验不出。所以,当3D的变成二维的,玉雕作品缺乏基本的判定要素的情况下,如何估价交易呢?

       当下全世界都在热议“互联网+”的概念,大意指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各种商业运作模式,其实加号后面才是重点。中国当代玉雕是否适应这种“互联网+”模式?不妨来分析一下玉雕市场的生产消费链条。

       “工作室+互联网”和“互联网+工作室”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工作室+”强调的是在工作室运营的基础上融合互联网元素助力工作室发展,而不是为了迎合外界的风口去盲目追捧互联网+。过去一段时间,“实体店不行了”的传言不绝于耳。事实如何呢?在电商的冲击下,仍有很多工作室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证明其不可撼动的市场地位。他们越来越重视作品赋予的个性、生命元素的表达、群体归属和情感认同等价值。这就要求工作室要摈弃原先传统的运营观念,不断地靠近用户,贴近用户的真实需求。

       很多工作室都有自己的网站和电商,如果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对于那些做得风生水起的工作室,网站只起宣传作用,不做交易。在竞争激烈的电商环境下,由于玉雕产业的特性,作品不上手,很难区别作品的微小差异,但往往就是这微小的差异会造成作品价格上的相差悬殊。部分商户为追求销售额、销量、返利等,利用供货价格的差异化进行低价销售,尤其是某些商家盗用大师的名和款,私自出版证书,欺瞒消费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互联网的乱局。考虑到藏家在网页浏览工作室作品的时候,常常货比三家,由于没有上手,对作品价格的把握产生严重的偏差,导致说“某某人的作品贵啊”等一系列的反应。对于多数工作室而言,在线上与精细化的电商竞争处于弱势,与其与同行打价格战,与其为他人作嫁衣,不如干脆就只做宣传,不做交易。

       工作室专心线上宣传而不碰交易,这种“高冷”的背后其实是对品牌的精准定位。现在很多工作室已经意识到打通线上渠道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分析,到底是革谁的命都没弄清,钱烧了大把,结果线上不但不能助力下线,反而成了累赘。所以,工作室要清楚自身定位,明确目标,切忌浮躁跟风所谓的互联网+,而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做“工作室+互联网”。

       (作者为苏州市玉石文化行业协会副会长)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