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艺博会组织的场次愈加频繁,规模亦在不断扩张。特别是近两年,在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艺术品市场整体处于调整的状态下,二级拍卖市场理性回归,而一级市场的艺博会却似乎呈现逆市...
原标题:深度解读2016中国艺术市场生态
2016年是平凡但似乎又不平凡的一年,说其平凡,是因为自2012年开始的艺术市场调整期,似乎如时下的雾霾一般成了“新常态”难以消散,前景依然难以明断;说其不平凡,则有更多原因:这一年,争端不断,“出借朝天宫”激起“众怒”,潘家园“罢市”风波引发关注。
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基弗与中央美院美术馆各执一词;这一年,行业利好新政、学术交流活动层出不穷,世界艺术史大会首次到中国,《文物拍卖管理办法》正式出台;这一年,各类精彩展览令人回味无穷,而贺友直、王琦、黄专、张念、莫也等先生的离去,也令人扼腕长叹,唏嘘不已……
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作为一级市场主体的画廊博览会,还是作为二级市场主体的拍卖公司,都在竭尽所能、积极应对。
因此,我们不禁为艺术品市场中过亿元天价作品的频繁诞生而鼓掌点赞,更会为市场逐渐回暖的趋势而心怀憧憬——盼望来年的中国艺术生态“生如夏花”,绚烂无比。
一级市场·艺博风云
战情综述
艺博会作为一种舶来的艺术品交易模式,从1993年在广州举办的第一届中国艺术博览会算起,在中国内地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艺博会组织的场次愈加频繁,规模亦在不断扩张。特别是近两年,在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艺术品市场整体处于调整的状态下,二级拍卖市场理性回归,而一级市场的艺博会却似乎呈现逆市上扬的态势。
过去的2016年,国内艺博会行业表现出一些具体的发展趋势与变化。首先,艺博会的举办频率由以往的“春秋”两季转而变为更为频繁的“四季”。其次,在不同区域中,中国港台地区艺博会相对稳定,香港地区主要凭借自身地缘、政策优势着重打造辐射亚洲市场的香港巴塞尔;台湾地区则以举办23届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为代表;相比港台地区,内地艺博会近两年变化明显,京沪两地相对稳定,但同时亦有变化:北京以艺术北京及中艺博(CIGE)为代表,但因受最初国际化定位及国内当代艺术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后劲发展略显乏力。上海地区的艺博会则在近两年发展势头迅猛,西岸艺博会、ART 021、PHOTO FAIR等艺博会在2016年均受到行业关注。同时,内地艺博会在区域拓展方面表现明显,以艺术深圳、艺术长沙、艺术南京等为代表的二线城市艺博会也如火如荼地开展。
事实上,国内艺博会在数量与规模齐增的同时,也是发展与洗牌的过程,艺博会看似抱团取暖的热闹背后亦隐藏了诸多问题。当然,在目前国内艺博会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不少艺博会组织方也正在积极做出改变,例如ART 021在服务水平方面的提高、艺术北京对于设计的引入、PHOTO FAIR对于单一影像艺术品的专注、艺术南京在经营模式上采取酒店型艺博会的试水……这些均成为各家艺博会在借力与角力中做出的不同选择。
战绩梳理
香港巴塞尔
2008年香港博览会的举办对本土艺博会带来不小震撼的同时,也吸引了巴塞尔国际艺博会的目光,并使其在2013年正式收购香港艺博会,推出了首届香港巴塞尔。2016年3月22日,第四届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展出。该届艺博会汇集了来自35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239家画廊,展出了横跨20世纪初至当下的现代及当代艺术品,由此也被誉为“香港巴塞尔史上阵容最强大的一届”。
2016年,香港巴塞尔分设“艺廊荟萃”“亚洲视野”“艺术探新”及其他单元四部分:“艺廊荟萃”汇集包括高古轩、佩斯等187家画廊,其中,包括前波画廊、香港刺点、方由美术等14家画廊首度从其他展区转入本区;“亚洲视野”则为28家在亚太地区拥有展览空间的画廊提供平台,推出了包括个展、独有历史材料及主题式群展在内的展览项目;“艺术探新”重点关注了新晋艺术家,24家画廊以个展或双人展的形式推出了包括瓦卡斯·卡恩、吴曾、杰西·约翰逊等艺术家的作品;其他单元则由汇集大型雕塑及装置艺术的“艺聚空间”“光映现场”以及 “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及“沙龙漫谈”组成。
艺术北京
董梦阳于2006年在北京创办的本土艺博会“艺术北京”在2016年走入第十一个年头。2016年艺术北京博览会整体展出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基于“立足本土,完善亚洲”的宗旨,本届艺术北京仍由“当代馆”“经典馆”“设计馆”和“ART PARK”公共艺术区四部分组成,每个板块内容丰富,呈现方式也更加多元有趣。2016年艺术北京以“Find Asia(发现亚洲)” 为主题,包括 “Find” 和 “Asia plus (多元亚洲)” 等项目。其中,“Find” 项目联合10多家立足于亚洲的优秀画廊一起推动亚洲艺术和亚洲新兴艺术家;在“Asia plus” 中,由台湾的诚品画廊、韩国的阿拉里奥画廊、日本艺术写真协会、北京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美博共6家艺术机构组成。
“立足本土”一直是艺术北京坚持的理念,设计馆的加入无疑使艺博会与普通大众拉近了距离,而从2016年的整体销售情况来看,这一理念似乎也正在奏效。据艺术北京官网数据显示:2016年艺术北京有166家参展机构入围,同比增长19%。画廊的综合品质均有所提高,成交作品数量为900余件,成交机构数达150家,占参展总机构数的94%。
中艺博(GIGE)
2004年,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在北京举办,率先规范了国内艺博会的行业标准,摒弃了此前杂乱无章的综合艺博会模式,成为中国首次明确以专业画廊为参展单位的当代艺术博览会,由此中艺博的出现也被视为中国艺博会发展的新篇章。以国际艺博会定位的中艺博在2009年之前,其国际与本土参展画廊的比例大概维持在7:3,而在近两年,中艺博的发展势头受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整体行情的影响有所消退。
2016年9月1日,第十二届中艺博延续2015年“50家画廊展位+50位艺术家个展展位”的展览模式与免收展位费的经营模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观众凭身份证即可领票入场。此届艺博会邀请了世界各地50家优秀画廊在A区进行画廊常规展出,同时在B区推出50位优秀艺术家个展项目,展厅内还分特别项目展区以及媒体区共四部分。除此之外,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艺术家安塞姆·基弗及英国知名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的作品也出现在此届博览会的特别展览项目中。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 FAIR)
2016年9月8日,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 Fair)在沪开幕,此次展会亦是其更名(原名“Photo Shanghai”)后的第一次亮相。艺博会集中呈现了来自15个国家、24个城市的50余家画廊的作品,展商数量与2015年持平,但有1/4的画廊为首次参展。本届展会主要以“核心”“平台”和“连接”3个单元构成。其中,“核心”板块主要聚焦全球画廊的主推力作;“平台”为多家新的参展商提供平台,主要以个展呈现;“连接”板块则指定画廊需要至少带来一件影像作品,以此激活影像市场的可能性。另外,2016 PHOTO FAIR新增“洞见”板块,30位艺术家用不同作品回答同一个问题:2000年后摄影有哪些新的方式?作为主打单一艺术品类的艺博会,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自2014年创办以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和泛亚地区起步相对较晚的摄影收藏市场的发展。
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ART 021)
2013年创办的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于2016年11月10日至13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了其第四届。经过4年的运作,ART 021逐渐从立足本土至接壤国际。2016年,ART 021博览会展出来自全球29个城市,共计84家全球画廊带来的上千件当代艺术佳作,画廊参展数量与规模由最初的29家迅速增长至84家,有30家画廊为首次参展,而相应展出面积也突破1万平方米。2016年,ART 021主要板块由主画廊单元、APPROACH以及公共项目单元三大部分组成,“主画廊”的参展名单中,除两次参展的高古轩画廊外,大卫·兹威纳画廊(纽约和伦敦)、豪瑟与沃斯画廊(苏黎世、伦敦、纽约等)、马西莫·德·卡洛画廊(意大利),库卡画廊(首尔)、白石画廊(东京)等国海外画廊均首次参展。除此之外,在参与APPROACH单元的20家画廊中,亦有14家为首次参展。
战事点评
特色鲜明是艺术博览会未来发展趋势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