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至于东莞虽然有着1700多年的郡县史,是广东的历史文化名城,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东莞在改革开放以来更多的是扮演着制造业名城、“世界工厂”的角色,而非艺术文化中心,城市文化也缺乏艺术的气质。因此,一件艺术...
本月中旬,笔者在虎门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见到了知名公共艺术家阿纳·奎兹,这位热衷于大型装置艺术的比利时人要在虎门创作他的新作品“自然混沌”——一座用金属及欧洲圣高邦手工染色玻璃作为主要构成材料、高达30多米的庞然大物。
投资方黄河集团对此很有信心,副总裁郑家威谈及阿纳·奎兹的新作以及“The5th时尚艺术莞”时,认为可以将其建设为世界级艺术地标,让这些项目成为比肩纽约第五大道的时尚艺术标杆,进而推动虎门、东莞,乃至广东整个地区的艺术旅游业的发展。
在很多人的眼里,郑总的目标似乎遥不可及,步子迈得有点大了。但话说回来,用公共艺术来带动旅游业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先例,无论是在外国还是在中国。
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开放空间被称为公共空间,而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而户外的大型装置艺术,就是公共艺术的一种形式。
2008年6月,丹麦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设计的四个巨型人工瀑布在纽约亮相。他采用巨型金属支架代替悬崖,利用抽水系统把水抽送到金属支架顶端的水槽,从而形成数十米高的人工瀑布。人工瀑布的制作成本主要依靠私人捐款,据官方估计,这一公共艺术作品创造的旅游收入将远超其1550万美元的成本。
而最近的一个例子相信很多人还有印象,那就是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创作的橡皮大黄鸭。自2007年第一只大黄鸭诞生起,霍夫曼带着他的作品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发,截至2014年1月,大黄鸭先后造访了11个国家地区的17个城市。大黄鸭在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很大关注,也为当地的旅游及零售业带来了极大的商业效益。去年5月,大黄鸭“驾临”香港,引发数十万香港人围观,还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大陆游客,很多东莞市民都特意到香港去看一眼正版的大黄鸭。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