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的画家是一个纯粹的画家,比如莫奈,只需看他的作品。有的画家不仅是画家,还是一个血肉丰满的人,比如梵高,要理解他的作品,必须先理解他的性格与生活。
有的画家是一个纯粹的画家,比如莫奈,只需看他的作品。有的画家不仅是画家,还是一个血肉丰满的人,比如梵高,要理解他的作品,必须先理解他的性格与生活。
丰子恺按序曲、准备时代、荷兰时代、巴黎时代、难过时代及最后这六个阶段,以淡雅而不失热烈的笔调,在《梵高生活》(原名《古珂生活》)中讲述了梵高一生行止和创作历程。本书于1929年出版后,未再版。今逢梵高诞辰160周年、丰子恺诞辰115周年,推出了全彩新版。
梵高出生于牧师家庭,从小就是阴郁的,沉默寡言而不得志。当时的画坛毫无生气,只重客观的模仿,而忽视主观上的创作。他在一所美术商品店做学徒时,就喜欢批评店里所谓的名画。
梵高毅然舍弃了冰冷死板的描写法,加入了主观艺术的运动,这样的作品与人就有密切关系了。他立志要为法兰西造成文艺复兴的机运。巴黎的自然风光刺激太弱,难以发挥他的热情,1888年2月,他到了地中海边的阿尔。
在青天碧海的南国,他不胜狂喜:“这里同日本一样美丽!我悔不早十年来这地方!”夏日赤日行空,梵高从不躲在家里,总是到城外全无树影的郊野中,神魂恍惚地埋头于制作。他赞赏太阳为“王”,视金黄的向日葵为热情的伴侣,作画时把帽子脱去,以表示对太阳王的渴慕。
梵高也是东洋艺术的爱好者,画室中,陈列着日本的版画、中国的墨画,这是西洋画采入东洋画的主观趣味的初步,也是对于西洋写实派、印象派等客观主义的艺术的革命。“人品既高,气韵不得不高。”梵高甚至可以称作一个一流的东洋画家。
梵高的作品是其狂热的全生涯中的苦恼、忧愁、愤激、铭感、欢喜、活跃的发现,都是热血所染成的“人生记录”。对梵高而言,他的生活日记,就等于他的作画日记。
一直喜欢丰子恺的文章,干净流利,本书不仅展现了梵高投入在艺术中的生命和对太阳的渴慕,还可以说是当年东西方艺界交流的一个见证。
丰子恺写梵高,大师写大师,平易清远,有一种自然美。他们一个是西方后印象派画家,基督徒,狂热,神经质;一个是东方散文家和漫画家,佛教徒,冲和温淡。两人都有着与世无争、自信深情的艺术之心,同是东西画技法融合的探索者,同样在作品中表露至性至情。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