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创意探索地带”,每周末都会针对2岁至11岁儿童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儿童艺术活动,难道只是趁着“六一”扎堆走过场吗?
节日没过完 画展先撤了
6月1日下午4点,798艺术区里的参观者依然熙熙攘攘。看到悦·美术馆门口的儿童画展海报,马女士拉着9岁的儿子走进了美术馆。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偌大的展厅里只挂着七八幅画作,其余的一大半墙壁已是空空荡荡。
“怎么作品这么少呢?”好不容易逮住一个工作人员,马女士连忙问。“这不正撤展呢。”工作人员撂下一句,转身又忙着整理撤下的画作。“现在不是才4点,不是说还有儿童绘画、手工制作活动吗?”马女士不甘心,又追着问了一句。“您来晚了,昨天活动就开始了,这会儿都结束了。”原来,这个名为“生命的痕迹”的儿童绘画展,5月31日就举行了开幕式,展览说是持续到6月1日,可不到下午4点就已经开始撤展。
眼看现场的工作人员忙着收拾东西,马女士有点扫兴,可又不想让孩子跟着郁闷,只好假装开心地带儿子匆匆浏览了一遍仅剩的画作。
其实,扫兴的不止马女士,还有一些来得并不算晚的小朋友。这不,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刚刚画完了一幅“花仙子”,正聚精会神地给花仙子的裙子涂颜色,旁边的工作人员开口了:“小朋友,时间不早了,把画拿回家接着画好不好?”小姑娘没吭声,继续低头跟手里的水彩笔较劲儿。工作人员看了旁边的妈妈一眼,这一看,本来有点扫兴的妈妈倒有点不好意思了,开始跟着工作人员一起劝说小姑娘回家再画……
艺术欢乐日 平时难寻觅
与“最艺术儿童节”等活动的名不符实相比,今日美术馆的家庭欢乐日等艺术活动,着实让小朋友们享受了一把艺术的乐趣。
每周末都会开展儿童公共教育活动的今日美术馆,5月31日特意为儿童节策划了全家演绘本、比利时插画师的假面会、绘画中的心灵解码等25项公益活动。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参加,主办方还将所有的活动制作成一份通关地图。“我们一共准备了1000份地图,不到下午3点就只剩下100多份了。”今日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工作人员陈鑫说。
在所有的25项活动中,最吸引孩子的无疑是“同法国漫画家高迪一起描绘你的小学生活”。这个活动邀请了法国著名漫画家高迪先生,一边讲故事,一边和小朋友们一起创作漫画《小学生迪比克》中的卡通形象。老师口中生动有趣的故事,笔下惟妙惟肖的漫画形象,让6岁的李台雨玩得不亦乐乎。
看着孩子玩得高兴,她的妈妈也笑了。原来,因为李台雨喜欢画画儿,妈妈平时就特别留意类似的艺术教育活动,可像今日美术馆这样每周都开展公益艺术活动的机构还真不多。“我也关注过其他的美术馆,平日里要么就没有类似活动,要么收费比较贵,似乎只有到了儿童节,活动才扎堆儿推出。”她说,“但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节日一天顶多参加两个活动,其实艺术机构完全可以在平时多搞一些活动嘛。”
的确,儿童节的艺术活动,说到底仍然是为了开展儿童艺术教育。既然如此,又何须都挤在节日的有限时间内走过场呢?
观点
艺术公共教育应成常态
美术馆、博物馆汇集了各种优秀的艺术作品和资源,本应成为开展儿童艺术教育的最佳场所。可在大部分艺术机构,许多家长的体验却是“节日过了,活动就没了”。记者也做了一个小调查,比如,中国美术馆的儿童公共教育活动几乎每个月才开展一次;国家博物馆的教育体验项目倒是经常有,可都是收费的;798艺术区的许多艺术机构,平日几乎没有针对儿童的免费艺术教育活动。
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看来,国内美术馆、博物馆已经开始重视针对儿童的艺术教育活动,但节日之外的活动的确需要加强。他介绍说,在国外的很多美术馆,儿童公共教育不仅是以活动的形式开展,而且已经成为了展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策展人和美术馆在策划展览时,就会考虑经费的多大比例用于公共教育、展览的儿童专区应该如何布置等。这个儿童专区随着每一次展览同时对公众开放,也就是说,儿童随时都可以免费参与艺术公共教育活动。”
(责任编辑:王三秀)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