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今,已经过去20多年,每每提起邓老,余开元都满怀感激。“老人家跟我讲,要办一所艺术大学,把艺术还给人民。现在我可以说,老人家的嘱托,我办到了。”
原标题:小平嘱托我:办艺术大学把艺术还给人民
讲述者 余开元
走进位于成都新津花源镇的成都艺术职业学院,一进大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邓小平的雕像,只见他老人家面带微笑、昂首挺胸、大步向前。
2012年,在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成立10周年的庆典大会上,学院院长余开元提起邓小平,眼含热泪,话语哽咽,激烈的情感让他几乎失语。不久的将来,在邓小平故居附近,将有一所艺术大学与之配套,这所艺术大学的创办者,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副主席、成都艺术职业学院院长余开元。对于邓小平,余开元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感情。
如今,距离两人见面,已经过去20多年,每每提起邓老,余开元都满怀感激。“老人家跟我讲,要办一所艺术大学,把艺术还给人民。现在我可以说,老人家的嘱托,我办到了。”
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来临之际,华西都市报记者和余开元聊起了这段往事。
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南方开始发展,后来,我到了南方投资发展,赚到了第一桶金。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与世长辞,我带着老人家的嘱托,回到成都,开始筹办学校。
老人家的嘱托,我办到了。
结缘
川剧小生赴京演出邓老看戏
记者:您当时是怎么跟邓老结缘的?
余开元:只是因为川剧。
1951年,我出生在四川省泸州的一户普通人家,弟妹众多,家境贫寒。为减轻家庭负担,12岁时,我考取了泸州川剧团。入团之初,首先是形体训练,练踢腿时,老师把大家的腿绑在凳子上,然后往脚后跟不断加砖。每加一块砖,别的孩子都痛得大喊大叫,唯有我咬紧牙关不吱一声。3个月下来,我就会连翻20多个跟斗,破格提前进入剧团排戏。
我先后拜川剧“泸州河”艺术创始人韩成之和川剧小生泰斗袁玉堃为师,勤学苦练,专攻川剧文武小生。
上世纪80年代初,四川省委提出振兴川剧,在“振兴川剧全省第一届调演”中,凭借新编历史川剧《轵侯剑》中的精彩表演,赢得满堂喝彩,一举斩获调演的所有大奖。此后,四川选调300多人的川剧表演精干团队赴北京作汇报演出,精湛的演技让我在首都一鸣惊人,成为全国戏剧名家。其间,为中央领导作几场专场演出,就是那个时候,老人家看了我演的戏。这样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嘱托
办艺术大学把艺术还给人民
记者:听说您办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就是因为邓老?
余开元:对,1992年1月3日,邓小平夫人卓琳,同红军妈妈王定国一起,代表邓小平来到五棵松川剧演员驻地,看望全体川剧演员。就是那天,卓琳对我说,“老爷子说了,你演得那么好,要办一所艺术大学,把艺术还给人民。”我当时就应下来了,还说,请两位老人家当名誉院长,卓琳说,可以,但是自己外出不方便,就请王定国大姐多多跑一跑,多支持一下我。之后,卓琳还代表小平同志给我题了词:“川剧艺术开新花,赠开元同志”。
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南方开始发展,后来,我到了南方投资发展,赚到了第一桶金。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与世长辞,我带着老人家的嘱托,回到成都,开始筹办学校。2002年,在新津花源镇的牧马山下,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正式成立,开始面向全社会培养艺术人才。
其间,王定国经常对我进行关照,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要办一所一流的艺术大学。当时,邀请了著名导演谢晋担任首任成艺的院长,四川大学著名教育家冉昌光教授做执行院长。办学初期,学校建设遇到资金难题,卓琳、王定国又帮忙给学校办学解决燃眉之急。
因为卓琳和王定国老人长期持续的关心,成都艺术职业学院迅速成长起来。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