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前的博物馆是等待观众“走进来”,现在的博物馆尝试着“走出去”,但只凭博物馆单方面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博物馆当前的任务,不仅是传播知识,还应教会民众欣赏的方法,在走近群众的同时,也得引导群众走近...
原标题:博物馆展览怎么“看”?
博物馆是展示和传播文化的“窗口”,从诞生初期发展到现在,其职能在不断充实和完善,由最初的保藏和展示文物,到如今对社会教育的重视,博物馆在力图拉近与民众的距离。近年来,市博物馆工作的重心开始偏向大众教育,在基本陈列之外,定期举办临时展览,进而扩展到馆外流动展览讲解、辅导教学、举办讲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取得了相当的成效。然而,仍然有很多人对于博物馆兴致索然,还有不少民众疑惑,博物馆到底有什么可看的?
以前的博物馆是等待观众“走进来”,现在的博物馆尝试着“走出去”,但只凭博物馆单方面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博物馆当前的任务,不仅是传播知识,还应教会民众欣赏的方法,在走近群众的同时,也得引导群众走近博物馆。那么到荆门市博物馆可以看到什么,博物馆的展览应该怎么看?
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闻名世界的郭店楚简、古拙的陶器石器、残破的丝织品,吸引的多是专业学者,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大气精美的青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瓷器更能得到青睐。欣赏本身是很主观的,怎么看具体的一件藏品或是整个专题展览,观者的关注点和感受与其自身经历、学识、喜好等有直接的关系,这就使得不同人的观感会产生差异。比如同一件藏品,专家学者看到的是研究价值,学生群体看到的是知识文化,普通民众看到的则是经济价值。然而不论是看门道,还是看热闹,其实无所谓,能够有所收获才是最终目的。
博物馆没有门槛,藏品本身应该是雅俗共赏的,从中能感受到或精致或古朴或厚重的“美”,已经是一种收获,这是认识藏品的第一步。每件藏品都有标签,记录着名称、来源、年代、材质、用途等信息,从这些信息大致能了解藏品的整体背景,这是认识的第二步。更细一步,可关注藏品的制作工艺、特征、含义、与同类器物的对比,甚至是工匠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等等,由此理解藏品的文化内涵,是认识的第三步。最后综合所有信息,将藏品放回属于它的那个时代来思考,进行历史“复原”,才算看完一件藏品。博物馆藏品多是历史遗物,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不难理解,它们往往都有深深的时代刻印,忠实记录着特定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政治经济状况等,同时也反映着一个地方的特色文化从古至今的传承。
都说博物馆是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是成年人的终身课堂,如果一个博物馆不能对城市和公民产生影响,就不能算是一个好的博物馆。但从公众的角度来说,理解一件藏品,观看一场展览,并不单单只是为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我们应从藏品中看到更深层的东西,能有一种对于地方文化的自豪感,从根本上产生保护文化遗产的使命感,这才算达到了“双赢”。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