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众所周知,艺术类院校培育出中国文艺事业的中坚力量,也给普通人提供了从籍籍无名的境遇中跳脱出来的机遇。以我们最熟悉的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为例,这几所学校的毕业生,掌控着中国娱乐圈的命脉,我们视野...
评论:艺考是一场豪赌 命运是永远的庄家
每逢艺考季节,总是会想起王维的句子:“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美是必然,盛放是必然,无人知晓也是必然。凡人的命运,不外如此,寂静来去,盛开然后凋落。而艺考生们在春寒料峭之际,开始动荡的赴考之路,大概就是要和这种在无人知晓中寂静来去的人生前景对抗。
众所周知,艺术类院校培育出中国文艺事业的中坚力量,也给普通人提供了从籍籍无名的境遇中跳脱出来的机遇。以我们最熟悉的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为例,这几所学校的毕业生,掌控着中国娱乐圈的命脉,我们视野里的大多数导演、明星,多半出自这几所学校。
这样重大的机遇,显然不是随意就能捕获,几所知名院校,报考人数年年创新高,过关难度逐年加大。今年2月,北京电影学院招生开始,报名人数是24626,比去年增加三成,其中有6168人报考表演专业,报录比是123:1; 中戏的报考人数是27394,表演专业的报录比是108:1,中传媒艺术类的报考人数是30240,其中表演专业的报录比是172:1,创历年新高。由此,我们理解了许多明星为什么没有更早走红——巩俐辗转考过好几次艺术院校,汤唯曾经三次报考中戏表演系均告失败,转投导演系,才进得门内。
即便跨过这重门,也并不一定成星成腕,每逢大牌明星回顾当年,亮出中戏、北影的毕业合影,我们立刻发现,一个班三四十个人中,能被我们叫得出名字的,不过三五个。其余人去了哪里?那些曾经在千万人中脱颖而出的人,有的去了海外,有的转到了幕后,还有的转身他顾。
别的专业是不是会好点?在网络上搜寻美术院校招生考试的阅卷图片,得到的结果千篇一律,海量的素描、色彩试卷,被摆放在体育馆中,浩瀚、壮观,阅卷老师在试卷的方阵中走过去,挑选入眼的作品,这场景之中,蕴含着某种巨大的不安之感——如果阅卷老师那天心情不好,怎么办?如果他格外厌恶某种风格,怎么办?一个试图冲破寂静人生前景的年轻人,也许从此就被错过,十几年努力,几百万笔线条,也许从此没有下落。
艺考生们遭遇的,是飘忽的可能,是极低概率的出头机会,甚至是自己在未来某天的懊悔。把自己的美貌和才华昭告天下这种念头一旦萌生,一场豪赌就已经开锣,而命运是永远的庄家。
但这种豪赌的感人之处就在这里,这种要和“一眼看到六十岁”的人生前景对抗的姿态的美妙之处,也在这里,它是青春的明证,再长一岁,再过两年,或许都不会有这种冲动。它也不像我们熟悉的中国人,却更真切地说明了中国人深深隐藏的真实性格:既保守又大胆,既务实也心存幻念,既饱受农业伦理熏陶,不脚踏大地就惴惴不安,却也常常怀揣希望,敢于面对天空做出狂野的飞翔梦。梦想之光照耀下,任何开放,都是盛放。
(责任编辑:王三秀)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