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到立冬前后,西安居民家家都在忙活一件大事:储藏过冬菜。
那年月的人们,恐怕根本就不知道、也没听说过什么返季节蔬菜、蔬菜大棚之类的。日常能吃的就只有秋冬季节的时令蔬菜——萝卜、白菜、大葱、蒜苗、土豆等。那时住楼房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都住在平房或者大杂院里。于是,有条件的就挖个地窖,将萝卜、土豆、红薯、大葱等放进去用土覆盖,以保鲜保质;没条件的就把冬储菜直接堆在院子里或者厨房角落。过冬的大白菜可是主菜,一般三五口人家一冬天至少要买百十斤的白菜储存。一到冬季,居民院落里堆放的大白菜等冬储菜,如同一座座小山包,人们经过时得绕着走。那时候西安的冬天似乎格外的冷,人们下班、放学后就窝在家中。做饭时,炖一锅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老陕大烩菜,一家人围着煤球炉子吃得有滋有味。
人们这样漫话当年冬储菜的景观:“(上世纪)七十年代过冬,萝卜白菜大葱。蒜苗粉条土豆,千家万户采购。一斤也就几分,十块吃到开春。深冬一锅烩菜,香飘邻里邻外。若有几片肥肉,外甥不认他舅。”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