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性别女,1995年9月出生,湖南郴州人,学画画至今十二年,在读于广西师范学院大四美术学油画专业。喜欢创作时的投入、集中、冷静、自如的状态。想表达的东西有许多,它们都倾注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作品里。
徐倩作品风格众多,像多重人格或不同人所作,风格、题材、手法表现都各不相同,很多作品都是有一个偶然的兴趣点开始的,因为她在每一个阶段和不同时期都会萌发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可能就一幅作品里出现脑路状况时,思维会形成一个打结的网,有的相悖、矛盾,有的不谋而合。当创作进入迷茫期,或许读别人的作品,或汲取书中的营养,能够豁然开朗,解除困惑,准确定位。艺术创作的过程其实可以说是个行为艺术作品,创作有一个特别让人着迷的事情就是你沉浸在里面时所得到的体会,一个艺术家在进行常规创作时难免分心,想其他的更多层面的东西,于是情不自禁地画作自己就会呈现出你当时内心的声音和想法。
随笔
我发现我的作品风格众多,像多重人格或不同人所作,风格、题材、手法表现都各不相同,很多作品都是有一个偶然的兴趣点开始的,因为我在每一个阶段和不同时期都会萌发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可能就一幅作品里出现脑路状况时,我的思维会形成一个打结的网,有的相悖、矛盾,有的不谋而合。有时在一幅作品进行过程中,就被突如其来的新的想法pass掉、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感觉就不想进行下去,当你质疑画面的艺术感和其意义时,其实是在进步的过程,因为你的欣赏水平在提高,新的高度看过去的作品就存在否定。从而我有许多半途而废的作品。当创作进入迷茫期,或许读别人的作品,或汲取书中的营养,能够豁然开朗,解除困惑,准确定位。艺术创作的过程其实可以说是个行为艺术作品,创作有一个特别让人着迷的事情就是你沉浸在里面时所得到的体会,一个艺术家在进行常规创作时难免分心,想其他的更多层面的东西,于是情不自禁地画作自己就会呈现出你当时内心的声音和想法。
之所以这样,或许是我的想法理念在飞速进展或更新,以至于赶不上脑和灵感的进度,从而引发的“思维”战争。有时候我觉得这样不好,因为思维没有定式,作品就没有系统的有辨识度的个人符号、艺术语言或风格。有时候我又觉得这样也挺好,思维和艺术感觉的前进和不断更新,久而久之便会在作品中发现我独特的“人格分离味道”。
也可能是并未成熟的艺术感知和思维定式,没有持续围绕同一个想表达的问题去深入研究。可能年轻艺术家关注的东西更多元、更跳跃、更不安分、更矛盾。
作品《归宿》
常常望着眼前耸立的高楼发呆,纵观四方全是一幢一幢一格一格的方格,里面蕴含了所有事物的本——“人”。其实表面上我画的是建筑,实际表现的是人,一间屋子里或许是一个人?一个青年?老年?一对情侣?一家三口?一对老夫妇?每一格就是一个家庭一个人生一个故事,将人文、生活、现实,一切从简,从最根本的“归宿”来追溯,也可以跨维度用不同的视角来分析或感受,这就可以说每个人看到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或许看到自己、他人、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等等。
留着空间,让观者自己去站在画前去思考理解画面或许能探索出更真实更哲理更原始的东西,这或许也是艺术的价值。
本次采访到:
青年艺术家 徐倩
制片人:张雄 监制:陈家心 策划:谢培辉 编导:爱兰 主持人:爱兰 摄像:吴圳烽 后期:吴圳烽 统筹:爱兰
请扫描视频二维码
艺术是内心的表达
女艺术家年轻有为
不断倾听艺术的声音
艺术作品是心声。
艺术是不断的倾听内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