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5日,“独物再生”——张娜松葫芦实验艺术展,在厦门大正人文馆三楼美学空间二号拉开序幕。艺术最大的魅力也许是让人饱有好奇之心。而张娜松便是沉浸在好奇之心中不可自拔的一位,从早期的油画创作、岩彩创作、水彩小品、立体装置,她热衷于尝试自己喜爱的所有媒介,甚至连自己养的葫芦也能“大作艺章”。一个偶然的机缘,朋友送给她一个葫芦和一包葫芦种子,便在工作室顶楼种了起来。半年多来,日日观察葫芦,悉心照料,仿佛时间慢了下来,葫芦结果成熟,她也因此探索了三种与葫芦有关的新的艺术形式。十二个葫芦全部由艺术家亲手栽种,细心打磨,蜡油保护,经手工裱绢,用矿物颜料绘制而成。此次展览分为三大主题,分别是《喜相逢》系列、《霉体》系列以及《回光》系列。其中,《喜相逢》系列又分为“吸引”和“宿命”。
《宿命》三件作品,一件是飞鸟和沧海、一件是飞蛾和烈火、一件是蚂蚁和地裂,两厢情愿却遭时空隔开,她想表达的寓意很明显,飞鸟飞不过沧海、飞蛾扑火只能是自焚、蚂蚁挡不住天崩地裂。从中感觉到有一种小小的无奈在里头,年轻时的爱总是过于浓烈,大有不顾一切的莽撞,然而这样浓烈的爱只会灼伤彼此,并不能共存。
葫芦的种植不仅打开了一种新的创作形式,也根植下了艺术家的生命痕迹,正如她所说,在收放之间更加的笃定了,也更在意自己和作品的恋爱关系,而不再是别人的评说。这次葫芦展览,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葫芦的实验而是一个80后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乃至人生新的探知和成长。
本次采访大的是:艺术家 张娜松
制片人:张雄 监制:陈家心 策划:谢培辉 编导:陈晨 主持人:陈晨 摄像:谢培辉 后期:谢培辉 统筹:陈晨
请扫描视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