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绝”画家吴昌硕艺术大展即将在重庆开幕(10.7)
}
首页 > 名家资讯 > 正文
李伟广:靠融资包装艺术家有风险
发布时间:2013-10-20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李伟广“广游山水绘天下”系列

 

                              李伟广“广游山水绘天下”系列

 

留着小平头的ART64画廊主李伟广,总是笑眯眯的,随和率性。他可是本土经营油画的“大佬”级人物,如今油画界的不少大腕,比如郭润文、林永康等的第一张进入市场的油画都是他经手的,甚至冷军也有找过他卖画。年初,他先是不动声色地在上海黄浦江边开了一家上千平方米的画廊,下一步将进军北京,并且将涉足艺术会所的经营,更难得的是,他还坚持自己的艺术家梦,继之前的旧照片系列、戏剧系列后,现在的“广游山水绘天下”系列备受好评。

 

作为上世纪90年代初最早的一批经营艺术品的本土画廊,ART64也可算是最为“特殊”的一家。集收藏家、画廊主、油画家于一体的李伟广,深谙经营之道,他认为:有技术的油画肯定有市场,但投资要找“硬流通”,市场好不代表升值潜力大。他更直言,画廊依靠融资来包装艺术家要谨慎,容易受到更大的制约。■收藏周刊记者 赵旭虹 梁志钦

 

广东市场非常真实,不做作

 

作为广州最早的一批画廊经营者,李伟广90年代初便在花园酒店经营艺术品买卖工作,在市场刚刚兴起的年代,李伟广经常接触到目前活跃于国内的油画名家。“广东画家的第一张进入市场的画都是我卖的,例如林永康、郭润文他们,当时他们的作品都是三四万元,冷军也有找我卖画,当时20万元左右,30多万算天价了。”

 

在改革开放初期,广州是改革的前沿阵地,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广州,因此,当时购买艺术品的客人主要集中在商务客和旅游客方面,“那时候买画的人几乎都不问画家知名度,看到喜欢就买,所以很纯粹,当然,这个跟广东的整个氛围估计也有关系,这么多年下来,发现广东的市场是非常真实的,不做作,大家都很务实,喜欢就买,不会跟风”。

 

长期接触油画名家,李伟广耳濡目染,渐渐地也开始执笔创作起来,“当时帮这些老师卖画,很快就跟他们做上了朋友,这样跟他们学东西就更多更直接了”。

 

建议画廊辨证看待融资包装

 

可以说,国内的画廊业是发轫于广东,然而,在国内其他城市,诸如北京、上海等地的画廊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广东画廊依然感叹生存艰难。业内期望通过基金融资的呼声越发强烈,去年广州市艺术品行业商会经过长期的努力,正式成立并通过商会平台与银行进行授信合作,取得了2亿元的信贷基金,以助力广东的画廊更快地发展。

 

对此,李伟广认为,商会有这样的平台和条件,是行业的福音,也让不少为资金周转的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他另一方面却表示,不建议画廊依靠这种融资的手段对艺术家进行包装炒作。“因为基金通常都是3年内还,然而,如果一家画廊信贷了一笔钱,用来包装艺术家,那么,谁能保证3年后这个艺术家的作品一定有人接手呢?既然保证不了,那这个画廊在这3年里,那种精神的压力和发展的制约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想投资要找盖棺定论的作品

 

对于艺术品收藏,成名成家的门槛高,还没成名的,市场也就存在未知数。或有不少人认为,年轻一辈有投资潜力,而李伟广则认为,投资跟收藏是两回事,收藏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但是投资则一定要找盖棺定论的作品,俗称“硬流通”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风险才低,你买了即便一时三刻需要钱,也能找到下家,而那些未成名的,要出手就变得很难。”

 

然而,不能马上出手,并不代表完全没有买的意义。李伟广认为,收藏油画,除了看市场、看卖相,还要看学术。他表示,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某浪漫写实油画家的人物作品市场非常好,而现在市场虽然也很好,但是对于均价来讲,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变动。而与其同期的具有很强学术性同时技法扎实的某油画家,在上世纪90年代市场并不看好,而现在画价却突飞猛进,“那是因为前者的绘画语言基本受制于市场,而后者则在学术探索方面有了长足的提升。”

 

【对话】

一幅作品,观念很重要

 

支撑观念的技术更重要

 

收藏周刊:您最近跟广州美院合作成立了奖学金?画廊会因此收学生作品吗?

 

李伟广:是的,叫“亚广奖学金”,第一次是签了5年,奖给年度优秀毕业生,按照一、二、三等奖来排列,每年一共奖3万元。我这个是无条件赞助的奖学金,不会收画的。我不喜欢这样,如果真的通过搞一个这样的奖学金就收那些学生的作品,其实这样已经变质了,成了变相的压榨,我这样做,只是纯粹地奖励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激励他们创作。

 

收藏周刊:在上海开业的画廊与广州的相比有何特色?为何要选上海?

 

李伟广:上海的画廊定位跟广州ART64相近,也是划分两个区域,一个是“自留地”,另一边则用来做展览,占领北上广市场制高点,连成一线,对于画廊运营和推动艺术家方面,有更大的优势。我最大的特点是,以做自己的油画经营为主,再兼着做一些自己收藏的作品,压力没那么大。

 

收藏周刊:您觉得年轻的艺术家还没形成市场,投资有不确定性。可是以前梵高在世时的作品也不好卖,现在却每一件都是天价,您怎么看?

 

李伟广:梵高只能说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西方绘画从单一的室内光为主的古典审美转向室外缤纷世界的现代审美过程的代表。但是我们现在的社会太多元了,什么方向都有人做,谁能预示哪一种方式就绝对会被历史所记住呢?我强调,我很喜欢年轻人充满创意和想法的创作,但你在购买艺术品时首先要搞清楚你的目的是喜欢、收藏还是投资,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判断和做法。

 

收藏周刊:当代油画,你最看重的是?

 

李伟广:其实,你会发现,真正叫作当代艺术的油画,在市场上,是很少人关注的,至少在广东是这样。一幅作品,观念很重要,但是能支撑这个观念的技术更加重要,现在很多所谓搞当代艺术的,很多就是技术不行,想法很多,但是就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撑。而那些既有技术又有想法的艺术家,当然就容易被市场认可,例如冷军、石冲等,他们有观念,把对象摆成装置,再通过超群的技术表达出来,所以就成功了,因此艺术家首先是要有观念,其次要有技术。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更多

评论内容:

评论时间 评论用户 评论内容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