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绝”画家吴昌硕艺术大展即将在重庆开幕(10.7)
}
首页 > 名家资讯 > 正文
周波:用艺术咀嚼生活的滋味
发布时间:2013-10-25

来源:出山网

周波


秉承对恩师关山月“不到70不办展览”的承诺,广州美术学院老教授周波沉寂画坛40余年后才首次进京展览。日前,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生活之美:周波艺术展》,特别收藏了展览中他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作品《当家人》。


作为关山月、黎雄才等岭南画派大师的弟子,周波的主要精力专攻人物。直到这次画展,这位退隐学院、埋首教学数十年的老艺术家才开始被京城评论界熟知。从云南西双版纳到福建惠安,从藏区阿坝到湖南凤凰……周波笔下的人物朴实而灵动,作品中人物的音容笑貌仿佛跃然纸上。


“他继承了岭南画派‘直面对象、强调写生’的创作方法,以诚挚的双眼,撷取生活中至美至善的一点真,再用自己的画笔活泼泼地描绘下来。”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认为,周波几十年的成果,具有一种艺术史研究的文献意义。


作为又一位进京举办展览并取得成功的广东画家,周波的艺术经历有怎样值得后辈学习借鉴之处?记者记者日前走入周波的画室,与这位老画家对话。


搜尽生活画速写


“关山月老师有一句话,‘不走就没有画’。我所有的作品都来源于生活里的感受,必须下去体验生活,我才能画画。”周波说。


此次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作品《当家人》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是周波去人民公社体验生活后创作完成。画面中,公社大队长站在记分牌前,手里自己卷烟,钢笔挂在胸口,活脱脱地定格了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件作品的收藏,补充了我馆在当代人物画史藏品上的空缺。”范迪安告诉记者。


此后时代变化,周波也一直紧跟时代创作。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学生到广西百色地区体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两个月后带回来的一批师生作品在美院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引得雕塑家潘鹤连连称赞。上世纪90年代以后,他更是把笔触对准了社会底层,从农民到街头乞丐再到农民工,他都为他们描摹肖像。


2007年深秋,年近70岁的周波仍赴西北藏区体验写生长达一个月,背负沉重的高原反应,他每天靠吃大蒜止住腹泻,但都阻止不了他每天速写和创作。如同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那样,周波数十年用艺术咀嚼生活的滋味,“搜尽生活画速写”。


“出名不要趁早”


师承关山月、黎雄才,周波多年的教学桃李遍天下,在广州美术学院里他被老画家们称为“大师兄”。自1960年考入广州美院毕业后,他一直留校任教,数十年里,他专注教学,一有机会就带学生到各地写生。由于疏于与外界联络,直到这次展览很多人才发现:他几乎走遍了全国每一个省份,笔触对准了最平凡的普通人。


周波向记者记者回忆说学生时拜访关老的情景,关老问:“周波,看你画了很多画,什么时候举办展览?”周波当时无意中回答:“我恐怕举办展览要到七八十岁。”结果关老回答说:“那我恐怕是看不到了……”


结果一语成谶,直到关老去世后的许多年,2008年,近70岁高龄的周波才在广东美术馆举办了第一个个人展览。而此次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是他第二个大型个人展览。


“我为什么总不开画展?因为我老觉得自己的水平还不够,所以一直拖到了70岁。”周波说,我不看好那些急于举办画展的年轻人,我觉得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最好“出名不要趁早”。


多年囿居于美术学院,周波经年累月地埋头创作,连他自己也记不清画了多少,画稿一摞摞堆满画室。但他的作品只有少部分流入市场,价位也不算太高。“我画画不是为了让人掏钱来买,而是出于画家的社会责任感”。


周波:没有感动我就画不出来


画画情感大于技巧


记者:您的展览题目是“生活之美”,如何理解“生活”对艺术家的意义?


周波:我画画的情感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没有感动,我画不出来。我一直在生活中寻找这种感动,这在我的创作中是第一位的。


画家捕捉“生活之美”一定要靠眼睛,画家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2006年我到湖南凤凰去采风,某天无意中看到一位江湖医生给农民拔牙,那个医生却叼着烟斗,漫不经心,回去以后这个画面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就画成了作品《拔牙》,但这一幕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很容易就错过了,更不会画成作品。


当初李可染经常告诫同学们,画画不与照相机争功。其实是说,画家必须要具备一种“特异功能”,要画照相机画不出来的东西,这样的作品才不能被取代。


记者:您的创作遵守的是一种写实绘画风格,表现的人物都是阳光的一面,或诙谐或美好。您如何看待现代流行的那些标新立异的人物画风?


周波:对于人物画来说,深刻性很重要。画家除了要会用眼睛观察,更重要的是能体现画家的思想高度。虽然我是一个画家,但我也非常关心政治,经常读报。因为我认为,画家应该有思想高度,画画才能抓住事件的本质,很多年轻人对这一点不太重视,认为把人物画得夸张、标新立异就能成功,这是不对的。


我画的人物都是比较阳光,我希望通过画面看到人物的内心。在我的画面中,情感是第一位的,技巧为了情感服务。我认为,这样才能画出动人的作品。


岭南人物画强调生活


记者:对比叶浅予、黄胄和任伯年这样的北方艺术家,有人说从方人定、杨之光到您的岭南人物画也有独特的风格?


周波:任伯年的人物画线条细腻,我很喜欢。我也很崇拜黄胄,他也是从生活之中得到感受,他是画新疆人画得最神的一位前辈,把新疆人的美画到极致。而叶浅予的舞蹈画出神入化。在我看来,人物画大师最精妙之处,就是能在最平凡最朴实之处表达情感,这才是人物画真正的魅力。


相比而言,岭南的人物画家更加强调生活,更关注平凡人物的塑造。以前我们下乡和农民同吃同住,记得和农民一起吃饭的时候,小黑狗也爬到桌子上去吃,我们也会一起吃,很多人可能不敢吃,但画家没有这个心态是不可能画好的,因为艺术讲究真诚。


记者:您数十年专攻教学,基本上与外界没有交往,是否担心会对您作品的市场行情有影响?


周波:我画画不是让人掏钱来买,我不卖画。我画画是一种社会责任。所以我不关心市场,也没时间关心。尽管现在的艺术市场价格比较混乱,但我一直认为,真正能立足的艺术品必须要有学术的高度、美术史的高度。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更多

评论内容:

评论时间 评论用户 评论内容
评 论